第696章 毛領子(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060 字 2024-04-03

原來這兩個人,同樣不是本地人,他們是餘姚人。

在他們老家的山上,出產一種叫“拉毛果”的東西。

原先大隊隻把這種東西當柴燒,後來日本人發現了,以每個八分錢收購。

這一下大隊就發了財。

再後來,大隊也慢慢搞清楚日本人買這東西是乾嘛用的了。

原來這玩意是用於棉毛紡織品起絨用的,而且生產中所運用的原理還相當簡單。

隻需一個自動轉軸套上這種拉毛果,不出一分鐘,就能把膨體沙織成的半成品變成毛絨品。

於是當地家家戶戶就自己也乾起了小作坊,用仿製的土機器開始生產這種毛領子。

在嚴寒的冬天,這種用“拉毛果”生產出來的毛領子箍在脖子上又好看,又暖和。

本來很普通的冬衣,一配上這種領子,立馬就上檔次了。

所以從一經推出,就成了當地倍受青睞的俏貨,供不應求。

連著火爆幾年下來,連慈溪、寧波都算上,幾乎所有出產這種“拉毛果”的地方,都乾上了這個活計。

產品自然也生產的越來越多,不但賣遍了浙江全省,還遠銷到了武漢和長沙去。

今年呢趕上了好時候,冬天還來的特彆早,從十一月初起,就開始鬨雨夾雪。

這一下,許多人都來進貨,幾乎生產地所有去年未賣出去的存貨早早就銷售一空了。

那還不加足馬力的乾哪!

於是乎許多作坊就開始擴大規模,想趁著好年景足足實實賺上一筆。

可誰都沒想到的是,這門生意幾年興旺下來,在餘姚、慈溪、寧波三地共同生產下,附近地區的市場已經臨近飽和。

那些今年早先進貨的人,爭呀搶呀的還都怕進少了,但他們吃進去的貨,實際上早已經超過市場真正需求了。

而且很快,天氣預報又告知附近城市天氣即將轉暖。

這一下可好,毛領子登時就沒什麼人敢進了。

那價錢也是立竿見影,就跟跳水似的往下跌啊。

沒兩天,餘姚產地就從一條兩三毛的利,生生跌到四五分了。

這種心裡落差讓人怎麼忍得了?

大部分生產者,就賭氣捂著不賣,盼著天氣轉冷,盼著貨高招遠客。

隻是可惜啊,儘管不多久天氣確實又轉涼了。

可在武漢和長沙的那些遠客們,也逐漸都發現今年的毛領子格外難銷了。

精明的人一看風向不對,都搶著低價銷出去,肯定不會再吃進了。

要知道,咱們國家市場經濟此時方興未艾,不成熟的私營經濟跟風現象相當嚴重。

一旦這種情況多了,形成羊群效應,那誰也擋不住。

於是武漢、長沙兩地的個體戶竟然成了價格跳水的直接促成者。

這一下泥沙俱下,行情一落千丈,無論從銷售地還是產地,真正的跳樓大甩賣算是徹底開始了。

等多大部分人都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過去的香餑餑這一下子就成了讓人避之不及,人人嫌棄的東西。

彆說保本賣了,能少賠點就算好的。

於是大家更是使出渾身結束拋售,不惜血本想把存貨出清。

這樣等到十二月初的時候,恐慌的災難性行情徹底達到了極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