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切都按照洪衍武的布置在進行。
一大早,九個人分成三組,全麵大撒網地尋找房源。
一去京城路,一去“高第街”,一去“十三行”。
對洪衍武他們來說,目前這個多年封禁初解的年代,顯然是非常值得感謝的。
因為儘管南方已經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儘管這裡的人們比起內地已經相當有經濟意識。
但老百姓的淳樸民風尤未失去。
這就使得洪衍武他們在尋房的過程裡,所遭遇的困難少了許多。
否則的話,倘若這裡的人們,思想意識還像內地一樣的死腦筋。
那麼即使有人經濟再窘迫,也不會輕易敢動收取房租的腦筋。
相反的,如果開放的時間再久,這裡引來四麵八方的來客越來越多。
房子也必然供不應求。
且不說房租要高到一個什麼程度,關鍵是再難選到合適的位置了。
而現在這個時間段就恰恰好。
本地居民對租房的人很殷勤,態度很熱絡。
有些人還願意主動幫房子富裕的鄰裡介紹,房子有很大可供挑選的餘地。
價格上,雖然房主巴不得要高一些。
但受道德、行市和想象力的三重約束,期望值也並不很離譜。
所以中午碰頭的時候,三個小隊都有收獲,一個上午竟找到了五處房子可供挑選。
而等到一一看過,洪衍武去掉了一個騎樓上麵積小的,一個朝向不好的,還有一個房主過於“精明”的,就隻剩下兩處房子來做比較了。
要說這兩處房子還真難分個高下,無論地理位置,還是房屋的條件都特彆合適。
一個在“京城路”是街口小院裡的西向三間。一個靠近“十三行”,是路旁的北房兩間。
最關鍵是兩處房東還都厚道、和善。
“京城路”的那對阿公阿婆,對家裡的三間閒置房,開價隻要五十塊一月而已。
還說會出麵替他們擺平街道那邊的麻煩,隻讓他們對外稱是自家親戚即可。
“十三行”附近的那一家人呢,是一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夫妻,帶著一個寡婦女兒和外孫過活。
房租也不過要每間二十三塊錢。
而且這家人還額外聲明,如果隻是女人住在這裡,滿可以便宜到二十塊一間。
如此一來,洪衍武想了想,感到實在難取舍,索性便全租了下來。
最終僅僅象征性地劃了下價,就痛痛快快給了兩家一整年房租。
對此,其他同伴自然都有些意外。
可洪衍武卻並非一時衝動,做無意義的浪費。
因為有了兩處房子能多放些貨不說,像今後“刺兒梅”來花城辦貨,她也可以有個臨時落腳處。
最關鍵的,還是兩處房子周轉起來相當方便。
按洪衍武的打算,是今後讓手下六個人分成兩組,在京城和花城輪流值換。
那麼貨物分兩處,自然好記賬。
再有,萬一哪處房子突然出了問題,沒辦法繼續租下去了,總歸有個地方可以頂一下,不至於手足無措啊。
歸根結底,雞蛋還是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怎麼也是多了一層保險。
總之,這麼辦是越琢磨好處越多。
這不,事實上也證明就是這樣。
似乎真應了“好心有好報”這話了,才一交完錢,洪衍武就因為他的大方和爽快,馬上就得了個意外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