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通知(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4585 字 2024-04-03

可他的主意這次卻遭到了父母堅定的反對。

倒不是錢的問題。洪祿承認為照他這麼辦,出的風頭太過了。人不能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否則就會樂極生悲,招災惹禍。

洪家的日子好了,是因為國家政策寬鬆了。可你要在長安街上冒這個頭兒,想跟國宴標準比肩,那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純屬有病。

王蘊琳也說兒子浮躁。但她反對的重點,更多是認為“喜事”在於大家同樂,而不是排場大就是好。

如果隻顧著鋪張辦事。那麼見過世麵的客人覺得你張揚、膚淺。而沒見過世麵的客人身處其中會不自在。甚至有些經濟條件特彆不好的客人,都自卑得不願意登門相賀了。

這樣事兒辦完了,不知多少賓客會落下心病,反遭人非議疏離。那不把好事給辦成壞事了嗎?

如今可是新社會,講究的是“平等”二字,何況現在洪家的親戚朋友,大部分是普通百姓人家,所以還是得從實際出發。辦事重在喜慶、熱鬨,不能讓大家覺得彆扭和不舒服。

這麼一說,洪衍武是徹底明白了。

敢情父母要的是“低調的奢華”啊,排場是要講的,但要適度,得控製在能讓大家欣然接受的範圍之內。

也是,像東院兒、西院兒的鄰居們肯定都要來賀喜的,他們要真坐在大飯莊子裡,那真得拘束死。倒不如吃普通的流水席那麼痛快。

隻是這麼辦的話也難周全啊,因為福儒裡的地方可不夠啊,連許家的人都坐不下。更何況一桌換一桌不是樣兒啊,既狼狽又倉促……

要說他腦子不慢,一下就轉過彎兒來了。“爸,媽,您們是不是想在老宅辦啊?”

見兒子脫口而出,洪祿承和王蘊琳也不由相視而笑。

洪祿承先點了頭。

“老實告訴你,我和你媽已經商量好了。咱們就定在老宅辦事兒。那房子你修的好。外麵的老院牆舊大門不招搖。賓客出入和迎親入門都不招眼。裡麵彆有洞天就無所謂了。而且進了垂花門的二進院,原本就是為了辦這種事兒的,地方肯定是足夠的。儘管是開大席,可無論貧富都能分頭安坐,共聚一堂,豈不是好?”

王蘊琳接過話來,“那可不?安灶有廚房,如廁也方便。五一的時候氣溫宜人,無論露天還是屋子裡設宴都方便。側進院兒的門想關能關著,也不著眼。到時候咱們全家可以先搬進去住幾天,照應著方便不說。你舅舅一家來了,也有了地方住。這多麼的合適呢?”

洪衍武聽了也覺得不錯,可就是不免有點悻悻然。

“爸,媽,您們這主意怎麼不早點說啊。也免得我瞎琢磨了。”

沒想到洪祿承的解釋更打擊人。

“嗨,真拿定這個主意還是因為老李回來了。這事兒要交給你辦,我還真有點不放心呢。現在好了,又了老李在,準錯不了。”

洪衍武張大了嘴。

“爸,您和媽不會又已經和李大叔說好了吧?合著你們今天是把決定通知我的,根本就不是商量啊。我說大哥怎麼沒在呢?我這‘婚事總調度’的名頭可有點名不符實了啊……”

可他越不滿,他的親爹就越輕蔑。壓根就不拿小豆包當乾糧了。

“就你?還總調度呢?欠的火候不是一星半點兒。你呀,現在也就跑跑外麵的事兒還行,裡麵的事兒,你跟你李大叔好好學著點兒吧。虛心點,好好請教。該辦什麼,怎麼辦,他都會告訴你的。那也是學問。”

而且這還不算,關鍵是花他的錢也一點不心疼。

“對了,那什麼,你抽空帶你李大叔逛逛‘大柵欄’,買兩身好衣服之外,最重要是鞋。‘步瀛齋’的布鞋多給他買幾雙,他一忙和這事兒,走道兒就多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