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小能手(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659 字 2024-04-03

反過來說,洪衍武這個家夥偏偏是超越時代的產物,這些時代局限性在他身上根本不存在。

那麼他在工作中稍微折騰了一下胳膊腿,腦袋裡冒了點小亮光,也就足夠讓彆人大吃一驚的了。

具體是怎麼乾的呢?

洪衍武做出的改變其實隻有四點。還用的都是土辦法。

第一就是他先把食堂裡靠牆壁的的兩個大垃圾桶用簡單的包裝箱硬紙板給蓋上了。免得裡麵的臟東西跑味兒。

第二,為了墩地省事,他和陳力泉自己用點破布條子、鐵絲、木板和鎬棒製作了兩把墩布頭寬約八十公分的寬墩布。

第三,為了便於打掃食物殘渣、骨刺。他還求哥哥洪衍爭幫忙做了兩個帶軲轆的小推車,那車中間的層板是可以拆卸的,不放就能當普通推車用。

第四,為了方便清理桌椅板凳上的油漬,他還用廠裡的大好罐頭空瓶加工了幾個瓶蓋帶眼兒的瓶子,裡麵裝上食用堿稀釋的水。這時候還沒有洗滌靈,想有效去油汙隻能靠這個。

結果這麼一來,在洪衍武和陳力泉當班的午餐時候,食堂公共區的衛生立竿見影就不一樣了。

像工廠工人最喜歡紮堆兒吃飯。等一撥人吃完後,他們倆中的一個人就推著小車過去了。

先拿塊臟抹布把桌上的事物殘渣都胡擼到小車最上層的專用白塑料箱子裡。跟著拿出水瓶子撒堿水,再換一塊專用抹布把桌麵和撒上菜湯的凳子擦一遍,最後再用塊乾淨的抹布一擦。

整個過程不出一兩分鐘。桌麵就變得乾乾淨淨,毫無油汙了。

而且讓他們尤為省心的是,這年頭因為人們都不富裕,剩飯什麼的幾乎沒有。就那點骨頭、刺和挑出來的蔥薑蒜什麼的,一頓午飯也未必能把兩輛車上的箱子收滿了。最後隻需統一倒一次垃圾就行。

另外午餐時間又集中,全場三十張桌子,也不是所有工人都坐得下的。平均下來每張桌子頂多也就擦兩次。他們每個人也就擦三十張桌子。實在是輕輕鬆鬆。

至於桌子底下的臟東西和煙頭什麼的,等最後午餐時間結束,把凳子都翻過來擺上桌麵的時候,再打掃就行,沒人挑剔。

這個過程也很輕鬆,拿大掃帚直接招呼就行。掃乾淨了地麵,就輪到那新型墩布發揮威力了。

這時他們倆還是各推一輛小車,隻是卸了層板,各拉一塑料箱子的水。一人先在前麵用堿水墩地,另一個人跟在後麵用淨水墩地。

寬頭墩布最適合就是這樣寬闊的地方使用了,一拖就是一大片,比圓頭墩布慢慢蹭可省事多了。

這樣宛如流水線似的操作,連掃地帶墩地不出半個小時,好幾百平米的公共區也就全清理完畢了。地麵上還倍兒乾淨,去油去臟啊。

最後垃圾桶一倒,徹底完事。這時候他們喝點茶、抽根煙歇一歇,跟著洗個澡,就該下班了。

好,這叫一個乾淨利落,讓人看著都痛快。彆看辦法土,是真管用啊。

這種工作流程其實跟當今的飯館裡翻台相差不多了。

那都是無數餐飲界人士的切身經驗彙總成果。是既有效率又省事。而且充分做到了,無臟汙、無殘渣、無油漬、無臭味。

這讓龐師傅對洪衍武和陳力泉簡直不能再滿意了,不但見人跟人說,“看看,這才叫乾活。這倆小子真不賴。”

而且很快,他就下令讓晚班管食堂衛生的人也要照著洪衍武他們的方法乾。

說實話,晚班的人開始是有點不樂意的,覺得這倆新來的,怎麼這麼愛表現,淨給彆人找事啊。勉強答應下來後,對他們都有點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可洪衍武會做人,交接班時後拿了兩盒“八達嶺”送他們,還直說給您們添麻煩了。晚班人也就不好意思再彆扭著了。

跟著當天再親身一試手,他們也沒想到洪衍武發明的“清潔神器”這麼好用,反倒比平常老法子乾還輕鬆呢。也就徹底眉開眼笑,對貫徹執行再無抵觸了。

而這麼一來,保潔效果就更明顯了。就連食堂地麵長期頑固的油膩,都在早晚班交替中日漸消磨掉了。

於此同時,大食堂等於多了兩部運貨小車用,拉米拉麵都方便,那誰不樂意啊?

這樣,大食堂裡每個人都打心裡接受、認可了洪衍武的“創新”。

當然,衛生條件的改善,最大的受益者肯定還是工廠裡就餐的職工。尤其是女職工們,那感覺簡直就是天翻地覆,煥然一新,必然舉雙手強烈歡迎。

像藍招娣他們醫務室的那幫子女護士,過去都是買了飯菜回醫務室吃飯的。現在也坐在食堂裡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