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爭人(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3966 字 2024-04-03

可過去食堂提供飯菜,卻通常不提供容器和餐具。需要就餐的人自己攜帶。吃食堂的國人通常攜帶搪瓷的或者鋁製飯盆作為食具。

就是在這樣的食堂裡,有一些弊病幾乎是共通的,那就是食堂公共區衛生環境的臟亂差。

地麵油脂麻花似乎永遠都打掃不乾淨,嚴重的踩上去會有沾腳的感覺。每天必定會有人在窗口前因擁擠,灑點什麼湯湯水水的,弄不好就會滑人一大跟頭。

室內的那些桌椅板凳更彆提,前麵的人吃完了後麵的人來,殘渣油漬少不了。誰吃飯前要不留意留意,經常都會有人像尹光明一樣中招,吃出個“油屁股”來。

而且食堂室內一年四季餿抹布味兒不絕,聞著倒胃口不說。到處還都是衛生死角,真是養育了無數昆蟲種類和齧齒類動物的“福地”啊。

好在當年南北方往來不密切,否則“小強”這種外來物種要出現在北方,那就更沒法弄了。

其實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狀況,關鍵是兩個原因。

一個是計劃經濟下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的。

多年不正常的價值觀,早把人們對工作,對生活的要求變得粗糲非常,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最煩那些零七八碎的事兒。

像從上到下,幾乎每個食堂的工作人員都認為食堂關鍵隻在飯菜的質量上。隻要入口的東西安全衛生,對得起人的腸胃。食物種類豐富,味道對得起人的舌頭也就行了。

直接就把公共衛生問題定義成了無關緊要的小節裡。

這種思想在社會上也是大行其道,人們都誤把這種意識當成了“務實”,反而把對其他方麵挑挑揀揀的人劃歸到了資產階級習氣裡。

既然上麵就沒有這方麵要求,根本不重視,如何能夠改善進步呢?

另一個就是大鍋飯體製下,導致人們得過且過,能混就混的工作態度。

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大多數沒上進心的人其實都很難自控,往糊弄事兒的方向發展的。

當時最普遍的職工心理,就是認為同樣一份工作,乾的少就是“掙了”。乾得多就是“虧了”。那還不能偷懶就偷懶?那又何談服務意識呢?

哪怕是我們最高級的“京城飯店”,外國人仍舊處處感到服務態度冷漠極了,而且時不時遭到吊兒郎當的應付。

雖然由於時代的因素,食堂裡也有少部分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特彆願意把工作乾好的職工。

可基本上這樣的人都腦子執拗,缺少靈活性。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恨不得就是掄著大板鍬玩著命撮,弄出一身臭汗的那種。

說白了能乾是能乾,可從不想該怎麼乾,工作沒個巧勁。

這樣呢,他們往往辛辛苦苦一天下來,好不容易乾出點樣兒來了,卻缺乏後續支持,彆人接班一糊弄又變成了原樣。

第二天他們再來能不生氣?日子久了能不灰心?他們甚至因此會和同事之間產生矛盾。要麼找領導告狀,要麼就直接跟同事爭吵。

結果不但費力不討好,反倒往往把自己人緣弄得特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