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不一樣(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4452 字 2024-04-03

實事求是的說,在福利分房上呢,“北極熊”過去不比其他單位有什麼優勢。

因為沒辦法啊,哪兒有活動餘地和空間啊?都得儘力跟房管所搞好關係,指望能多照顧一些。

可現在不一樣了,上麵有政策了啊。全靠四月份“偉人”《關於建築業和住宅問題的談話》。

“北極熊”就有了響應上麵號召的正當理由,可以靠自有資金蓋新樓,來解決職工住房問題了。

新樓如今已經破土動工,就在廠子東南角,按規劃要蓋三棟四個單元門的六層樓。

說真的,滿京城算,能有幾個廠子有這麼大的本事?像市糧食局、商業局、一輕局、二輕局,無非也就是差不多類似的建築規劃。

也就是怕彆的單位眼紅,和工廠占地麵積不夠大,實在找不著地方了。否則“北極熊”還能再蓋他三棟。那麼至少一半現有職工能搬進新居了。

不過即便如此,這已經夠內部職工們歡呼雀躍的了。

因為每個人都相信,隻要把工作乾好了。靠“北極熊”的實力,解決所有人的住房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他們新房就近在咫尺,就在不遠的前方。

至於再往下排列,那就是計劃經濟時期獨有特色的緊俏商品調配上了。

當時由於很多商品需要憑票購買,工業製品的票券都是由單位下發給職工的。

除了通用的“工業券”,還有“自行車票”、“縫紉機票”、“電視機票”、“電冰箱票”這樣的專用票證。

分配時通常是采用抓鬮的辦法,就看誰手氣壯,和現在的汽車搖號本質是一樣的。

當然,除此之外,也有肉、蛋、食用油等外麵難以買到的食品按人頭分配。

像現在,一些單位還保留著逢年過節給職工每人發一桶五升裝的食用油的做法,大致就是這種傳統福利的延續。

在這兒真的不得不說,無論是工業品還是搞食品方麵,“北極熊”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全是因為“北極熊”是“一輕局”的“親兒子”啊。

“一輕局”的管轄範圍內,包括食品、釀酒、造紙、玻璃、日用化學、樂器、光學眼鏡、電光源、燈具、製筆、鐘表、縫紉機、自行車、輕工機械、搪瓷、陶瓷和卷煙等十幾個行業,涉及上百個生產廠家,逾千種產品,近萬個花色。

產品以日用消費品為主,恰恰與人民生活關係最為緊密,幾乎涵蓋了所有緊俏輕工業製品的範疇。

既然有這麼多牛x的兄弟單位,那想要什麼沒有啊?

比如說,在“北極熊”上班的工人,自行車早就普及了。除了不會騎車的,幾乎人手一輛。手表更是基本配置。其他工業品,占有率也遠比其他工廠為高。

像頭兩年最缺肥皂的時候,“北極熊”的職工就不缺。像今年鬨啤酒荒,“北極熊”的職工夏季還按每人半打的數目,發了兩次“五星”瓶啤呢。

而逢年過節分魚、分肉、雞蛋、水果、花生、大米、白麵,那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以致於一發東西,“北極熊”的人離開工廠就總會被路人詢問,東西哪兒買的。這種時候一說單位發的,那是人人稱羨,太有麵子了。

對啦,還有在夏天供應的免費汽水和冰棍呢。那當然就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

隻是唯一的遺憾,像有的單位夏季放一周至兩周的高溫假,這種福利“北極熊”可是絕對享受不到的。他們肯定是天兒越熱就越忙啊。

最後呢,再加上一個冬天報銷的供暖費,這也就構成了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福利全貌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