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人和宋家人可不大一樣。因為都是教育口兒的人,這一家子人就更知足、更清高。他們覺得現在這樣,一家人住在一起就挺好。
常局長本人又有點不通俗務,看重名聲。他就更不願意再弄這些事兒,免得臨退休再讓人說三道四,被人戳脊梁骨。
那麼洪衍武怎麼勸呢?他就得換一番說辭,從親情下手了。
他對常局長說,“您彆坐失良機啊。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房到用時方恨少啊。您不替我兩個老師想想,也得替家裡其他人想想啊。”
“得,我就不說您孫子早晚得長大,早晚也得結婚了,那太遙遠。咱們就看眼前,您都忘了您的閨女和女婿還住廠裡宿舍呢吧?您這邊是沒事了,生活正常了。可我知道人家夫妻倆還分居呢,倆人想在一塊兒都得靠同事幫忙騰宿舍。以至於現在還沒孩子呢。您就不想抱外孫?”
“還有平時逢年過節,您閨女和女婿來看您。人家大老遠趕過來,大晚上的就得騎車往回趕。為什麼,不就是因為家裡沒地方住嗎?您三居室那書房就占了一間。這是家裡人心疼您,對您來說也是必要的。可您就不心疼閨女和女婿嗎?”
這幾句還真把常局長給說虧了心了。
是啊,“摘帽兒”之後,他們老兩口就光心知道疼兒子了。他們把常顯璋的婚事當成了最要緊的事操辦。
如今兒子結了婚,有了孩子,他們心裡絕的對得起孩子了。可怎麼偏把閨女給忘了呢?他們還有個在“大山子”當工人親閨女常新華呢。
過去,他一直認為閨女過得不錯。比他們老兩口和陪著他們吃苦的兒子都強。能留在京城,算個有福氣的。
可現在想想,實際上還真不是這麼回事。
這麼些年,閨女在工廠乾的可都是力氣活。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物,可都接濟了他們。而他們回來之後,似乎對閨女的幫助,隻是給了她兩千塊退補的工資。
這錢看著不少,可總有花完的一天啊。女婿又是個老實人,前程上恐怕不會有什麼大進展。
就連指望兒子關照女兒也沒戲。常家人都是不會跟人開口,恥於談利的,常顯璋頂多也就是個教書的材料。
所以說,他自己要再不替閨女想想,恐怕常新華的苦日子還真不知道熬到哪天去呢。
隻是話說回來,即使有心想管也不見得管得了啊。教育口兒不比彆的地方,絕對的冷衙門。他這個局長的成色又低。恐怕有心無力啊……
於是常局長就把自己的困難跟洪衍武直言了。他說其實搞教育的是最窮不過的了,彆的機關單位都在蓋自己的家屬樓,就教育局沒有。好不容易從彆的單位弄到幾套房,不夠市局領導們分的呢。連何介夫都未必有份。憑他,哪兒弄單元樓去啊?
可洪衍武聽了卻滿不在乎。說他知道教育局能力有限,可不一定要房就非得是新的單元樓啊。新房子沒有,舊房子總行吧。樓房沒有,平房也好啊。其實不怕房子破舊,隻要有房就是好事。一間少不少,也比沒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