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換言之,真有一天求您辦事的人少了。或者是上頭開始抓乾部風紀,連收點煙酒都算犯錯誤。那您這日子怎麼過呀?您琢磨琢磨這中間的差距。裡外裡,差哪兒去了?”
還真彆說,是有道理啊。得,宋局長琢磨了幾天,就決定開口要房了。而且既然下了手,他就一點不含糊。直接表態,兩套二層的三居室,要最好朝向的。
這還不算,他打著照顧關係單位的名義劃給了區政府三套兩居室。私下裡又換得區政府把服務局的一個三居室劃在了宋夫人名下。等於一下給自家弄了三套大三居。絕對算是一口吃了個胖子了。
這事兒的後果也很有意思。書記和副局長一知道宋局長在想法“摟”房子,私下裡都樂壞了。
書記落認為宋局長胸無大誌,此舉有失威信,讓不少職工有意見,仕途恐怕止步於此了。不再具備比自己先受到提拔的可能。
副局長呢,也覺得上司有點小家子氣,得不償失。沒必要露出這樣的貪相來嘛,弄得下麵到處傳閒話。你們家才幾口人,要那麼多房子乾嘛用呀?還不如收點家電實惠呢。
可再往後呢,宋局長用二十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精明。
要知道,先期建好出售的這批公房,單位和政府補貼量極大,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宋局長要買,價格極低。分期付款還十年,每平米也就合五十多塊錢。
洪衍武又說話算話,把宋局長的四套房都給租出去了。這一下子宋局長年收入多了三千,還隨行就市不斷上漲,他基本上用三年的房租就把新弄來的三套房變成自己的了。
後來房改進一步深化,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宋局長把最早弄來的兩套住房也花錢買下來來了。當時單位補貼變得少了一些,但核算價格每套也不過萬元左右。
這是一步到位啊,從此宋局長果真沒再跟局裡要過房。也再沒受過彆人的禮。
不用說,他這官兒當得就太有底氣了。
能周全的事兒他幫人周全,辦成了不拿一點好處,人家當然感恩戴德。不能辦的事兒,沒辦好的事兒呢,因為不收禮,人家也怪不到他。因此不但落了個“清官”、“好官”的名聲,也保證了他平平安安乾到了退休。
像後來上級查貪汙受賄、以權謀私,副局長因此落馬。或者再蓋新樓時職工為了跟領導爭房,要分配名額,有人甚至抱著煤氣罐去書記的新房,聲言要跟書記同歸於儘。類似這些破事一點都沾不到他的頭上。
就是退休之後,宋局長老兩口也幸福依舊。
他們不靠子女,不靠退休費。僅僅靠房租。出門照樣有好車坐,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還動不動就出國旅遊一次,或是冬天去海南住上一陣。那份經濟上的瀟灑勁兒簡直成了整個糧食局所有老乾部心中的偶像了。
直到這時才有精明的人明白過來,敢情宋局長這玩兒的是“以房養廉”啊。當初誰能想到,幾套房子就能管一輩子啊。
這還真有點跟張信哲那首歌似的,“貪就一個字,我隻犯一次,論得失我隻會用結果表示”。
像宋局長這種“以權謀房”的高性價比,也實在夠得上“傳奇”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