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流離(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960 字 2024-03-27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洪祿承這一代確實是哥兒三個。

老大洪福承,字立之。洪祿承行二,字益之。他們還有個三弟,叫洪壽承,字謹之。

而他們的父親洪效儒之所以給三個兒子取這樣的名字,其實是取自商家傳統道德標準。

因為古人為了防止生意人賣東西時欺騙顧客,在製秤時,將秤的前三顆星定名為福、祿、壽。

寓意是少給人一兩缺福,少給人二兩短祿,少給人三兩折壽。這三者不棄,方為誠信。

至於這哥兒仨的表字自然也有含義,連起來就是,“立之為本,益之德行,謹守謹記”。

不過有一點與洪福承、洪祿承不同。洪壽承作為洪家最小的兒子,實際上是洪效儒的續弦夫人所出。

他與兩個哥哥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而恰恰這哥兒仨之中,也獨獨是他最為父親所寵。

為什麼呢?

倒不是洪效儒偏疼小的,也不是洪效儒喜愛繼室,愛屋及烏,才專愛這個孩子。而是因為洪壽承在念書方麵很有天賦。

前麵提過,洪家的二進院裡有兩棵桂花樹,那是洪家進京後,隨著買下宅院栽種下的。

其中不乏有盼望洪家子孫將來也能“攀雲折桂”,出個文華大學士的心思。

但可惜的是,洪家曆代出的都是商人,沒有一個人文采出眾的,可以在學業功名上有所建樹的。

熟料就是這個洪壽承,從小竟有過目不忘之能。他三歲便開始認字,從私塾念到崇實中學,一直品學兼優,深受每位老師的喜愛。

考上輔仁大學物理係後,更被本係教授看重,聘為實驗室助手。實在是最有可能圓洪家這個夢的人選。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華夏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洪效儒自也不能免俗,必然就對小兒子青睞有加了。

他甚至還特意讓洪壽承移居小洋樓,並給他配備了專門的管家、門房、聽差、番菜廚師和傭人。為的就是讓他提早適應西式生活,為日後出國留洋做準備。

可也正是基於這些原因,不知是否出於嫉妒,洪福承對這個弟弟可並不如何親熱,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冷淡。

反倒幼年失母的洪祿承是由繼室夫人一手帶大的,他不但對繼母很尊敬,也和洪壽承自小交好,兩個人的感情,更勝原本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何況在洪祿承和王蘊琳的婚事上,洪壽承也是出了大力的。

在王蘊琳夜奔出逃的當夜,就是他命令門房把王蘊琳放進了洪家,並親自帶她直接去找的洪祿承。

日後他更為洪祿承和王蘊琳求母親出麵代為求情,又在父親跟前說了不少好話,才順利地成全了他們的姻緣。

所以哪怕在婚後,洪祿承夫婦也和這個三弟相處最好。他們不但時常一起出遊、聚會,王蘊琳還有意把自己貝滿女中的女同學介紹給他。希望也能回報他一段美滿的姻緣。

但一切美好終結於國難。

“七七事變”京城淪陷之前,洪福承見勢不妙,早早逃反去了南京。京城淪陷後,洪祿承夫婦作為洪家產業的繼承人,也被洪效儒安排,經由津門去了滬海。唯有洪壽承仍舊留在京城,一邊念書,一邊陪伴雙親。

而國都淪陷之後,由於人心苦痛,山河無色,大學也被日本人乾涉。洪效儒便不舍得留小兒子在淪陷區當亡國奴了。就酬了一大筆錢,提前送他去法國留洋。

可哪知道,洪壽承在輔仁大學就已經秘密加入“抗日殺奸團”了,早在北平參加過多次成功的刺殺行動。

因此到達津門之後,他並沒有登上去歐洲的輪船,反倒是帶著留學的巨款,徹底投入到了抗戰鬥爭之中。自此再也沒有回過家。

彆離歲歲如流水,幾年之後,直到1941年的中秋節一早,洪家的門房才莫名其妙在窗戶縫兒裡發現一封洪壽承寫的家書。

裡麵的具體內容是:

父親、母親:

我現在很好,在需要我的地方,您們千萬不要找我。到了該回去的時候,我自然會回去。

寫這封信,其實是為了告訴你們,我結婚了,是誌同道合的結合。

現附照片一張。我們希望得到您們的祝福。並盼望您們身體康泰,萬勿以我們為念。

不孝子壽承、兒媳婉華敬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