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因為有了被鉤子引出的往事,接下來隨逛隨看,記憶便與昔日時光貼得更加近了。
大家在離開了二進院之後,又陸續逛了三進院、後院、西洋小樓,北路西跨院,北路東跨院,花廳院兒,大花園。
每一處,照樣是由洪祿承,或王蘊琳如導遊一樣地給幾個孩子講解著。
在三進院,洪祿承告訴洪衍武他們,這裡正房朝西,當年正好做祖先堂。至於北房,則被他們的祖父當做辦公地點。
想當年他們的祖父每天必到這裡處理堂務,可那會兒不叫經理室,也不叫辦公室,叫做公事房。
這裡如有外人,那必是商談價值數萬的大買賣。
而從他個人來說,自上高中起,他就基本等於自己父親的秘書,在這裡幫著打理一切實務。
也正是因此,他獲益良多。跟著父親學會了買賣裡的竅門,學會了真正的為商之道。
比如說,他們祖父有仿效英國人,在這裡喝下午茶的習慣。但是卻從不用西式糕點,而是專用“衍美齋”自產的奶油餑餑。
這不是因為怕花錢,而是老爺子堅持為商信譽是根本,看重做人要裡外一致。
他的道理是,“若是連洪家人都不用自家的東西,彆人又怎會覺得洪家的東西好?”
而且出於類似原因,老爺子也一向對“齊仁堂”的嶽家卻頗有不屑。並時常以之為反例,告誡洪家人。
“嶽家子孫不肖,自己看病都信西醫,那還賣什麼國藥?虛偽!那是欺騙老百姓!也等於他們自己打自己的臉,砸他們祖宗的招牌。你們可千萬彆學他們……”
洪衍爭和陳力泉聽罷,都是抿嘴而笑,他們眼前無疑都浮現出一個既頑固又可愛的老頭兒形象。
唯洪衍武驚疑非常,不為彆的,皆因日後的“齊仁堂”不但是上市公司龍頭股,還開了不少華醫醫院。
更有一部電視劇讓其聲譽傳遍大江南北,就連南方人也知道京城有個“齊仁堂”。
它的名頭,不但壓過了京城的“慶仁堂”、“鶴年堂”、也遠比西北的“時濟堂”、南方的“胡慶餘堂”、廣東的“杏和堂”為大。堪稱國藥典範啊。
可怎麼連他們自己都信西醫呢?
“爸,您說的這有譜沒譜兒啊?嶽家,他們不也是宮廷禦醫嗎?我可聽說他們貨真價實,有口皆碑啊。他們家還信西醫?不會吧?”
麵對洪衍武的質疑,洪祿承仍舊回答很肯定。
“是,嶽家的藥製得還行,可話說回來。這是所有老字號的根本啊。滿京城的正經藥鋪,又有哪家是弄虛作假的?
“至於說他們信西醫,那肯定沒錯的。指的是大房。他們大房老二嶽西園信耶穌,成天掛一個耶穌像,吃飯之前,睡覺之前,天天兒跪到那兒。生活起居全是洋派兒,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他們大房隻要生病了,請的也全是西醫,最早是東郊民巷的兩個洋人,一個意大利的,茹拉大夫,那是隨軍醫生。還有一個是德國的貝大夫。後來呢,就請協和醫院的關鬆濤。像他們家二姑爺朱廣相和老九嶽夔也都是西醫,不誇張的說,他們就連配副眼鏡都得找洋人畢華德。你說冤枉他們嗎?”
“還有,嶽家可不是宮廷禦醫,隻是供奉清宮禦藥房。這什麼意思呢?說白了,他們家的藥可以賣進宮去。但宮裡的方子他們可不懂。嶽家的宮廷秘方,其實是靠‘興隆木廠’馬家的舅爺給的,人家跟你表叔家同朝為官,才是正牌禦醫。那為什麼肯給他們方子呢?因為馬家和嶽家幾輩人是世交,是把兄弟。舅爺是看在馬家的麵子上,才肯給方子。否則,嶽家連‘治寶錠’都沒有……”
(注:治寶錠。小兒用藥,琥珀散方加減,具有清熱導滯、祛風化痰功效。據傳,傳統方法要用十條金子和藥一起熬,藥力才夠。但藥熬完了,金子一絲一毫不少,隻當做觸媒)
“可嶽家的人不懂得感激啊,小一輩人漸漸就不尊重人家了。後來不但把馬家舅爺推出‘齊仁堂’大門,開人家玩笑,還拿人家帽子當尿盆兒。‘興隆木廠’老掌櫃知道可就不乾了。一怒之下,就在‘齊仁堂’老鋪對麵,給馬家舅爺開了個‘同濟堂’,專為擠兌‘齊仁堂’。‘齊仁堂’賣一毛,他們就賣九分。”
“那馬家可是京城首富啊,這下‘齊仁堂’受不了了,就請京城大商家來說和。官司一直打到了大理寺,最後判定的是‘同濟堂’經營的湯劑飲片,‘齊仁堂’不許賣,隻能經營丸散膏丹。而且還得給舅爺在先農壇養三百頭鹿。嶽家是舉雙手投降啊,丟了個大人。後來兩家又和好了,馬家不再追究,‘齊仁堂’經營才恢複正常。”
聽完父親這些話,洪衍武就三個心得體會。
一,做人還真的得低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太過得意囂張,備不住什麼時候就遭人收拾。
二,人都是一樣的。露臉的事兒愛往外宣揚,丟人的事兒就得包得嚴嚴實實了。當初電視劇裡光演白家老七怎麼牛x了,這些事兒怎麼丁點沒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