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段故事,後來也被相聲大家劉寶瑞先生加工演繹,編成了單口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大概很多人都不陌生。
再之後,在明太宗朱元璋太孫建文皇帝在位時,燕王朱棣迫走建文皇帝。篡位遷都於燕京,還有許多乞丐隨駕北來,自此南京乞丐便在燕京正式落腳生根。甚至於傳至清末民初時期,北平尚有許多“杆兒上的”(黑話,即乞丐頭兒)。
至此時期,這些乞丐各轄一方,從出身劃分,大致可分為“藍杆子”、“黃杆子”兩支。“黃杆子”係由破落貧困的八旗子弟所組成,是高級乞丐的組織,丐頭則由王公貝勒充任。“藍杆子”是普通乞丐的首領。
而唯獨沒有任何變化的,那便是由掛穗兒杆子演變來的權杖類憑信物,依然是窮家門公認的權勢代表。
其時,京城丐幫勢力不小,惡討之風盛行,官方管理不善,讓百姓商家深受其苦。於是每有住戶辦紅白喜慶事,或每有商家鋪戶新張時,便都會花錢邀“杆兒上的”去門前保護,防止其他窮家乞丐擾鬨。
而丐頭的譜兒也很大,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他們大駕光臨時,身邊要帶三四個嘍羅,就仿佛是一地方裡正保長一般,哪怕到了主家也要坐頭席。
此外,除了吃喝收錢,唯一要做的事兒,便是在主家門口貼上一張紙揭,或掛上一根杆子、皮鞭或旱煙管,上書“貴府喜事眾兄弟不得騷擾”之類字樣,名曰“罩門”。
一旦有了罩門,就像有了****證書一般,幫內乞丐見了罩門,如小鬼見了“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一般,便須退避三舍。不敢撒野猖狂,主家給多少算多少,不給就走。
不過,如果店家或辦事的事主不懂規矩,或不願花錢,到時也保準有眾多乞丐前來攪擾,他們也不動粗,隻是擠在門前有礙觀瞻,甚至惡言相戲,什麼喪氣唱什麼,給錢也不要。讓你生意難做,喜事不喜,白事更愁,並且就是報官,官府也拿他們沒轍。
說到這裡也就清楚了,其實這種規矩,才是如今所謂“立棍兒”和“戳杆子”的真正出處。
當然,解放之後,舊社會的一切陳規陋習為之肅清,不但地痞、流氓、惡霸沒了,乞丐同樣在社會上銷聲匿跡,那麼這些江湖規矩自然也就跟著消亡了。在我們建國的初期階段,實際上存在著一段長達二十年左右的江湖斷代史。
不過,隨著六十年代“運動”時期的到來,社會重歸混亂,“玩主”開始崛起,那麼一些舊有的江湖規矩也就重新抬頭,並再次演變,成為了新興一代奉行的準則。這樣一來,“立棍兒”和“戳杆子”的講究,也就跟著一起複蘇了。
隻是如今,在“玩主”的圈子裡,這種形式已經變異成了一種類似於“開山立櫃”,成立小團夥的儀式。其主要意義,也由當年專為震懾驅使丐幫底層人員,變成了針對各路“玩主”、“佛爺”,起一種廣而告之的自我宣傳作用。
拿洪衍武目前來說,他雖然也知道這種規矩的真正來曆,但他要想重回“江湖”,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完成這種儀式,也就成了他下一步必須要先乾的事兒。
至於為什麼非要如此,洪衍武有自己的想法。
他首先認為,他非常了解圈子裡的人。
無論“玩主”還是“佛爺”,混蛋的多,沒腦子的多,見利忘義的多,仗義的少,但是,壞歸壞,這幫子人也有股子邪氣。就目前這個階段的江湖,任你是誰,破壞了規矩,天王老子也不行。
因為說到根本上,任何行業、任何地方,立規矩、講規矩,並非是一種無意義之舉,本質上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個行業本身的利益。所以破壞規矩的後果才會如此嚴重。
也正因為這個,他“抬”了尤三才是一種觸犯眾怒,且不占理的行為。試想一下,你今天“抬人”,我明天“抬人”,那也不用公安去偵破案件了,江湖世界自己就先得亂了套,哪裡還會再有大家夥生存的空間呢?
本來,要是他選擇不再涉足於江湖也就罷了,這點事兒或許真能糊塗地敷衍過去。可偏偏他現在迫於家中現狀,還得重新走回頭路。那麼拋開“抬人”這件事惹出的麻煩先不談,再辦其他的事兒,就必須得一步一步按照規矩來了。否則必將遭致更多人的敵視,落入絕對的失道寡助之中。
慶幸的是,江湖裡最大的規矩,終歸還是武力至上。而且很多原則尺度也比舊社會幫會要鬆散得多,並無一定之規,哪怕再大的問題,隻要有回還餘地,都是可以談的。
所以到時候他隻要利用大多數人私心,在這些人存著漁翁得利心思的觀望期內,先用暴力把首要有利益衝突的敵人降伏,最後再舍點利益,對其他乾係不大的勢力拿出個恰當的說辭來,多半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憑他這幾十年混世道的經驗,要是再把那些人的小心思猜錯,那才叫白活。
並且同時還要說,哪怕再壞的事兒也會有一些好處的。比如說,通過“立棍兒”這件事,他不但可以拉回舊日麾下的一些人手,還大可以觀察一下其他勢力的反應。到時候,總有各式各樣的小蝦米小雜魚會先替主子蹦出來,或為試探,或為敵視,或為拉攏,或為討好,這自然便於他決定下一步的對策。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對家裡人已然虧欠太多。尤其是父親如今已經麵臨生死難關,家裡其他人都一籌莫展。所以現如今無論怎樣,都應該是他來貢獻的時候,隻要力所能及,哪怕是冒再大的風險,再難辦成的事兒,他也會犧牲自己,二話沒有,無條件的出頭。
實事求是的說,他現在除了冒險一搏以外,也再無其他的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