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刷新記錄,奠定華夏第一大廠的地位(1 / 2)

南山係的員工數量,幾個月前就已經突破20萬大關,成為國內有數的大企業。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各個集團人浮於事,需要精簡人員。

相反的,南山汽車集團也好,榮耀科技集團也好,亦或是啟明星科技集團那邊,都還需要大量的人手。

所以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這個事情,就一直都沒有停過。

越是大企業,越是在每年9月份的時候就早早的開啟了校園宣講會的行程。

基本上到11月的時候,整個校園招聘工作就結束了。

這個時候,許多公司的校園招聘活動還沒有開始呢。

南山汽車集團、榮耀科技集團這些公司,現在單獨拿出來都是大公司了。

相關的宣講會自然也是會安排在9月份。

為了在9月份能夠把宣講會搞好,各個分公司的一些需求,肯定就需要更早的提出來了。

劉友梅接到了米穎的電話之後,約定了一個過去給曹陽彙報的時間,立馬就讓人把手頭中的素材好好的整理了一番。

這麼一來,正式彙報的時候,許多數據和安排就很詳實了。

“曹總,按照現在各個集團彙報上來的數據,今年我們校招的數量會曆史性的突破5萬人!”

劉友梅一上來就給曹陽放了一個大招!

一年校招5萬人!

不說南山集團過往沒有做過這個事情,就是華夏任何一個企業也沒有這樣子乾過啊。

五萬人,可不是五千人!

華夏九成九的公司,所有員工數量加起來也都沒有五萬人呢。

結果現在南山係的五大集團要一次性的招聘五萬人,這個新聞絕對是可以把南山集團給送上熱搜了。

畢竟,雖然南山集團已經拆分成為五個集團了。

但是很多人還是習慣性的用南山集團來形容這個五個集團。

“5萬人?”

“主要是哪些公司在招人?”

雖然劉友梅說的數字很是誇張,不過曹陽倒也沒有太過於驚訝。

畢竟不斷的招人,這是他給確定下來的大方向。

要不然劉友梅怎麼可能同意各個集團彙報上來的這個數字?

南山集團就算是家大業大,也經不起每年新增那麼多員工的折騰啊。

不客氣的說,單單是這五萬人的薪酬支出,每年就要去到上百億人民幣了。

畢竟對於員工來說,每個月到手的可能不是很多。

但是對於公司來說,各種社保、公積金的加上去,成本就高很多了。

像是南山集團這種老老實實的按照相關規定繳納社保、醫保和公積金的單位,公司支出的人工成本會比員工實際拿到手的現金高了一大截。

不說其他的,單單社保和醫保等保險這一塊,就是百分之三十的占比。

這百分之三十的支出,員工幾乎是沒有什麼獲得感的。

事實上作為最大頭的公司為員工繳納的社保,也確實是跟員工沒有太多的關係。

因為公司繳納的這部分是進入到了統籌賬戶,你就是一個月額外繳納一萬塊,員工退休的時候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當然了,嚴格說來,繳費的基數高了,最終退休的時候退休金也會高一些。

但是這部分主要是跟個人的繳費相掛鉤的。

可想而知,對於企業來說,這部分的負擔有多重了。

關鍵是這些錢交出去了,員工還不領情啊。

“五大集團都有一些比較大的招聘動作,其中南山汽車集團和榮耀科技集團的招聘人數都超過了一萬人,南山能源集團和啟明星科技集團緊隨其後,也就南山傳媒集團校招的人數相對少一些,還不到5000人。”

劉友梅快速的打開了ppt,給曹陽展示了一下各個集團以及下屬公司的招聘計劃。

曹陽很重視研發工作,這就必然會導致各個分公司的負責人都把研發工作看的很重。

要認真搞研發的話,其實對於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特彆是一些創新性的研發工作,根本就不是三五個人就能輕易搞定的。

當然了,某個發明,也許是偶然之間就搞出來了。

但是大公司肯定不是靠偶然間的一個發明存活下去的,它必須用無數的人力和物力去堆積,依靠正常的規律發展來獲得研究成果。

這樣子需要的人員就很多了。

就以南山汽車集團為例,單單從原本的智能網聯中心分過來的負責汽車相關業務人研發人員數量就超過1萬人了。

而原本的智能網聯中心,還有手機操作係統等手機軟件相關的業務,這部分人研發人員的數量,也馬上要突破一萬人大關了。

至於南山半導體那邊的研發人員比例就更高了。

全公司的人員當中,四成都是從事研發工作的技術人員。

為何華夏很多企業隻能靠著模仿借鑒來慢慢的發展,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才敢去搞自己的研發?

因為研發太燒錢了,燒不起!

隻有先活下去了,然後才會去想著怎麼更好的發展。

要不然企業還沒有做大做強,資金就用在研發上麵燒光了,企業也就隻能等著倒閉了。

“五個集團既然已經拆分了,那就不要一起搞校園招聘了。”

“總數突破了五萬人,那就乾脆每個集團招募的人員數量都按照超過一萬人就更新。”

“已經達標的就不用再修改,像是南山能源集團和啟明星科技集團,完全可以再多招一些人員去搞研發。”

“基礎材料的研發,有的時候就是一場人海戰術,通過不斷的積累各種數據尋找突破。”

“至於啟明星,那更是今後發展的重點,以後對於各項人才的需求絕對是非常旺盛的。”

各個公司每年掙了那麼多錢,不把它利用在企業發展上麵,存在銀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畢竟隻要保證了充裕的現金流,其他資金放在那裡吃利息就很浪費了。

哪怕是曹陽自己不著急,各個銀行也著急。

他們還想著讓南山係的各個集團多找它們貸款呢。

如果南山係的各個公司,賬麵上都有大量的現金躺在那裡的話,怎麼可能找它們去貸款呢?

“那南山傳媒集團呢?”

“它們應該不需要那麼多的應屆生吧?”

對於曹陽的指示,劉友梅多少還是有點不是很理解。

要是按照這個調整規模,那麼整體的招募人才數量就超過6萬人了。

這也太誇張了。

“如果隻是考慮南山影視的影視業務需求的話,那肯定是不需要招募上萬人的,甚至就是招個幾百人都算多了。”

“但是視頻網站方麵的情況不同。”

“智能手機現在已經快速的取代傳統的功能手機,許多手機軟件會替換大家熟悉的傳統軟件。”

“南山影視的視頻網站可以一分為二,一方麵繼續做傳統的視頻業務,另外一方麵去做短視頻業務。”

“市麵上其實也有一些這樣子的公司,也可以去收購一部分融合進去發展。”

“而短視頻業務跟傳統的視頻網站是很不一樣的,這裡麵需要涉及到各種算法邏輯,確保app能夠根據每個用戶的特性去推薦它可能喜歡的視頻。”

“比如用戶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農民,你非得一直去跟他推薦金融理財相關的知識,人家肯定是沒有任何興趣的。”

“再比如一個大學老師,如果總是給他推薦農村家長裡短的視頻,估計人家也沒有興趣。”

“怎麼去把這個篩選工作做好,就需要數千人去好好的努力。”

現在都2012年了,曹陽自然也是要適當的點撥一下各個集團,讓它們朝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去努力。

畢竟,選擇大於努力,這話永遠都是沒有錯的。

隻要在正確的賽道上努力,哪怕是曹陽不做什麼具體的管理,最終的成績也不會太差。

“這個東西我記錄下來,回頭跟張總那邊好好的聊一聊。”

“按照曹總您這個思路的話,那麼不僅南山影視那邊需要大量的人手,微博和汽車之家那邊也是可以做一些類似的轉型工作。”

“比如微博那邊一直在做的各種風投,甚至是海外的一些業務,都是可以好好的搞一搞。”

“而汽車之家的手機遊戲業務,以及各種手機app的業務,似乎也是可以好好的拓展一下。”

劉友梅舉一反三,很快就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給曹陽彙報完畢之後,相關的對話都會有專門的人整理成會議紀要,到時候可以跟南山傳媒集團那邊好好的傳達。

當然了,單靠這個傳達肯定是不能解決問題。

劉友梅跟張鬆文他們溝通之後,南山傳媒集團那邊肯定也是會做一些規劃上的調整。

到時候張鬆文也會專門再去約曹陽的時間進行彙報。

一個大公司的運作,曹陽是不可能每一個步驟都在後麵跟著的。

那樣子會累死的。

哪怕是能夠一心兩用也是不夠的。

“你去跟他們溝通一下吧,然後這個校園招聘的事情也可以提前進行一些宣傳,讓更多的人都知道我們的一些計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