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情況是不是能夠一直順著他的想法發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社長,我們有沒有可能找人想辦法從南山碳纖維或者美利堅赫氏那邊搞到一些技術資料?”
“哪怕是一個大概,估計對研發那邊也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在碳纖維的研究上麵是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的,隻要有一些資料作為參考,很快就能研發出T1100碳纖維。”
近藤太郎提出了一個比較擦邊的建議。
東麗內部有沒有人在做這樣子的事情呢?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做,不能說。
所以知道這些信息的人是非常少的。
近藤太郎作為銷售部部長,經常需要接觸客戶,一定程度上也是承擔了信息收集的任務。
所以他是知道一些情況的。
“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赫氏主要供應的客戶都是美利堅的軍工企業,我們要是安排人去打聽消息,一不小心就會把事情搞大,性質變樣。”
“至於南山碳纖維,你又不是沒有嘗試過,對方那邊的防守比我們想象的要嚴格很多。”
“甚至我覺得南山碳纖維名義上是南山集團的下屬企業,實際上很可能都是被華夏的特殊部門給接管了。”
佐賀奴的這個回答,讓近藤太郎沒有辦法反駁。
不管這話是對是錯,都沒有辦法深究。
“T1100碳纖維雖然很先進,但是不管是哪家公司都不會輕易的對外售賣相關的產品。”
“所以掙錢走量的產品還是T800及其以下的型號。”
“我們要保持充足的競爭力,就需要進一步的降低成本。”
“社長,要不我們乾脆就在華夏或者東南亞找一個地方修建一座碳纖維工廠,把成本降低下來,跟南山碳纖維去搶占市場?”
一個方向走不通,近藤太郎果斷的提出了另外一個方向。
不過,佐賀奴卻是有點信心不足的說道:“比降成本,莪們比得過華夏企業嗎?”
“今天我們敢降價一萬,他們就敢降價兩萬。”
“最終倒是把我們給逼上了絕路。”
“依我看,還是得想辦法聯合一些公司,限製華夏企業出口碳纖維產品才行。”
“他們這種擾亂市場的行為,我相信赫氏和其他一些國際同行,肯定也是非常不高興的。”
佐賀奴這麼一說,近藤太郎連連點頭。
這一招,他喜歡啊。
要是真的能夠把華夏的碳纖維產品都給禁了,那就最好了。
當然了,這個世界顯然不是圍繞著東麗來旋轉。
……
“陳總,碳纖維市場現在是風起雲湧,各個企業都動作頻繁,我覺得是不是可以跟南山集團溝通一下,升級一下我們的合資工廠的技術水平?”
作為光威集團銷售部部長,陳清詳自然也是注意到了美利堅赫氏的動作。
在他們內部,有人每天專門負責收集美利堅赫氏、東瀛東麗、三菱化學、東瀛東邦化學、德意誌西格裡等國際碳纖維巨頭的動靜。
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光威集團在碳纖維產品和碳纖維材料方麵的市場占有率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單看碳纖維的產能,光威集團已經不比東麗要低,甚至可以跟南山碳纖維相提並論。
特彆是T300和T400碳纖維,是光威集團主打的產品,不僅給自己的工廠提供原材料,也對外出口。
甚至在光威集團和南山碳纖維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那就是光威集團做出口業務,南山碳纖維滿足國內客戶的需求。
特彆是T700和T800碳纖維的需求方麵,國內客戶都是南山碳纖維來供應的。
針對這個局麵,陳清詳也是有一些想法的。
“提升技術水平?”
“現在我們已經能夠生產T400碳纖維了,要是繼續提升,下個用的量最大的就是T700產品了。”
“這是南山碳纖維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恐怕不會輕易的讓給我們的合資工廠來生產。”
陳梁倒是沒有眼前的成功衝昏了頭腦。
光威集團要是自己能夠不斷的突破更加高端的碳纖維技術,那自然讓人無話可說。
但是一直找南山集團要技術的話,那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甚至會影響雙方的合作。
“但是美利堅赫氏那邊連M10碳纖維都已經量產了,T700這種碳纖維的門檻,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高了吧?”
陳清詳這話剛說完,陳梁立馬就反駁道:“也就是這幾年南山碳纖維打破了國際巨頭的壟斷,徹底的改寫了國內的碳纖維市場,要不然你以為T700是什麼大路貨,到處都有的嗎?”
“除了美利堅赫氏和東瀛東麗,還有南山碳纖維,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家能夠大量供應T700碳纖維的?”
“就算是歐洲最強的碳纖維公司德意誌西格裡,他們的主打產品也還停留在T300和T400,T700隻能小規模的生產,成本沒有任何的優勢。”
作為材料行業的貴族,碳纖維技術的門檻其實還是比較高的。
要不然不會那麼多的國家都生產不出來。
“如果沒有辦法進行技術升級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跟南山碳纖維溝通一下,讓他們放開T800碳纖維的銷售?”
“這樣子我們使用T800碳纖維生產的魚竿也好,高爾夫球杆也好,性能肯定比其他廠家的要好。”
既然沒有辦法提升自家工廠的材料性能,那就要想辦法買到更好的材料。
之前南山碳纖維的T800雖然沒有對外禁售,但是由於產能的原因,實際上光威集團基本上是沒有機會買到T800的。
“這個倒是可以跟他們聊一聊。”
“美利堅赫氏的IM10都已經量產了,我估計南山碳纖維的T1100肯定也大規模的量產了。”
“到時候原本購買T800的大客戶,估計就轉去購買T1100了。”
“但是T800碳纖維又不能隨便亂賣,正好可以考慮賣一部分給我們。”
陳良想了想,覺得這個方案是可行的。
有了南山集團這個合作夥伴,光威集團雖然還是需要繼續研發碳纖維技術,但是肯定不會不計成本的去搞。
反倒是結合自己的產品需求,有針對性的做一些改善,可能是更加適合的。
很快的,他們的這些訴求,自然也就到了曹陽那邊。
畢竟T800這種特殊碳纖維,哪怕是曾建英這個總經理也是不敢隨便做主的。
“美利堅赫氏搞出來了IM10,我估計今後國際市場上T800碳纖維就沒有那麼的敏感了。”
“當然了,這中間肯定是需要一個時間過渡,想要隨便買到這種材料,肯定是不可能的。”
“畢竟美利堅也生怕這種材料被一些他的敵對國家給利用了。”
“一片混亂對我們來說,也不見得是好事。”
對外銷售T800碳纖維,曹陽肯定是沒有意見的。
去年剛剛新修建了一座T800碳纖維的工廠,現在產量已經不比之前。
華夏的航空航天產業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對於碳纖維的需求量,其實也沒有那麼多。
畢竟下餃子一樣生產軍艦,放風箏一樣生產飛機的年代,還是需要再過幾年。
那個時候南山碳纖維的產能,又不是現在可以比了。
“那倒也是,能夠生產T800碳纖維的國家就那麼幾家,就是想要亂其實也有點困難。”
“不管是美利堅還是我們華夏,自然都是不希望它亂起來的。”
曾建英很清楚T800碳纖維的主要用途。
這要是亂了,對南山集團也好,對華夏也好,都不是好事。
“光威那邊想要提升一下他們產品的性能,讓釣魚竿和高爾夫球杆能夠徹底的搶占市場,我覺得賣給他們一批T800碳纖維也是沒有問題的。”
“這種東西又沒有辦法二次利用,單靠成品也是沒有辦法研究出來如何生產。”
“正好趁著我們準備擴大T1100產能的時候,同步擴大T800碳纖維的市場需求,為今後全麵提升產品技術等級做準備。”
“不過,這一次美利堅赫氏那麼高調的發布IM10,仿佛全球的碳纖維市場又回到了十年前他們幾家壟斷的狀態一樣。”
“我們也得想辦法讓他們感受到現在的市場已經不是他們說了算了。”
“軍用產品的市場,我們說了不算。”
“但是民用產品的市場,我們還是可以影響的。”
“隻要把市場上使用碳纖維作為原材料的廠家都給擠兌的活不下去,那麼碳纖維市場的供需情況,最終就算是掌握在了我們的手中。”
“到時候讓他們看看,到底是誰會給誰帶來發展的威脅。”
曹陽可不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人。
特彆是在碳纖維市場,他是希望大乾一番的。
“曹總,您的意思是……”
曾建英頗為期待的看著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