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赫氏公司,也就是HEXCEL,於1946年創建。
在華夏,赫氏的知名度是非常低的。
除了少部分專業人士,普通百姓基本上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
畢竟人家不像是可口可樂,也不像是麥當勞,生產的東西都是直接麵對廣大消費者的。
但是人家的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它是領先的高級複合材料公司,開發、製造和銷售輕質、高性能結構材料,包括碳纖維、特種增強材料、預浸料和其他纖維增強材料、基質材料、蜂窩、粘合劑等。
這些材料主要應用於商業航空航天、宇航、國防和工業市場。
產品的終端應用包括商業和軍事飛機、空間運載火箭和衛星、風力渦輪機葉片、汽車以及娛樂產品等工業應用。
這麼說可能還是比較抽象,具體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有感覺了。
赫氏的碳纖維材料於 1953年首次應用於第一架複合材料製造的轟炸機與戰鬥機。
之後,赫氏在軍品業務基礎上不斷發展民品材料,空客及波音主要機型均采用了赫氏碳纖維複合材料。
此外,赫氏也相繼參與了阿波羅登月、哥倫比亞航天飛機製造等多項美利堅的重要航天探索計劃。
空客的A380,赫氏是主要的供應商。
波音的787、747等飛機,赫氏也是主要的供應商。
至於美利堅的各種軍用飛機和火箭,上麵的碳纖維材料幾乎都是赫氏供應的。
這麼一家企業,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針對這個對手,南山碳纖維肯定是隨時都要關注它的動靜。
“曹總,赫氏這一次正式對外宣布成功研發出IM10碳纖維,並同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一口氣新增了IM8、IM9和IM10三款型號的高端碳纖維給用戶選擇。”
“按照它們公布的參數,IM10材料可視為中模量碳纖維的最新突破,在提供最高的抗拉強度的同時,又在所有其他性能,比如如剪切強度等方麵保持均衡,從而使客戶的設計師在強度和剛度的臨界應用中達到較高的安全邊際。”
“IM10的這些性能,完全可以滿足下一代商用飛機主結構、發動機葉片、直升機葉片、火箭、高性能汽車等的需求。”
“這個材料,基本上跟我們現在兩次的T1100保持了相同水平,但是在均衡性能方麵比我們要強大一些。”
“畢竟他們在各種軍用材料方麵有著豐厚的經驗積累,知道如何保持更好的均衡性。”
曾建英親自給曹陽彙報著赫氏的情況。
東瀛的東麗和美利堅的赫氏,那是南山碳纖維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
雖然南山碳纖維率先兩次T1100,但是相關的技術一直都是處於藏著掖著,沒有大規模的對外宣傳,更加沒有對外進行出口。
所以大家還是認為T800是國際上先進的材料,如今美利堅赫氏突破了T800的參數,順利的開發並量產出了IM10碳纖維,對整個碳纖維行業來說,絕對是一個重磅消息。
“赫氏的底蘊還是比較深厚的,居然比東麗都還要早實現IM10的量產。”
“不過我們也不用擔心,IM10的性能就算是比我們的T1100先進,也先進不到哪裡去,大家還是屬於同一個級彆的存在。”
“下一步我們主要是在碳纖維複合材料方麵下功夫,這才是最具實用化的發展方向。”
對於赫氏能夠搞出IM10,曹陽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人家可是代表了美利堅在碳纖維行業的最高水平,幾十年前就將碳纖維材料用在了各種飛機上麵。
南山碳纖維研發出T1100的信息雖然沒有大規模的對外宣傳,但是赫氏肯定是或多或少打聽到了消息。
這種情況下,一方麵證明了T1100這個級彆的碳纖維是可以研發出來的。
另外一方麵也給赫氏無形之中施加了不小的壓力。
所以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突破IM10的碳纖維技術,也不算多麼奇怪的事情。
赫氏最主要的市場就是美利堅的航空航天等軍事用途,這方麵的市場就算是赫氏沒有技術突破,也是沒有南山碳纖維什麼份的。
何況南山碳纖維的T1100也沒有被批準對外出口呢。
“那倒也是,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研發還有非常多的方向需要努力。”
“如何將我們的T1100和T800碳纖維的威力充分的發揮出來,主要就靠複合材料技術了。”
“不過,我們是不是需要同步加快一下T1200碳纖維的研發,讓我們一直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呢?”
曾建英肯定是不甘心世界碳纖維技術第一的位置被美利堅赫氏給搶走。
南山碳纖維才是最先開發出T1100材料的廠家,比美利堅赫氏早了一年多量產。
而T1100材料順利量產之後,在南山碳纖維內部,針對T1200材料的研發已經開始。
曆史上,東瀛東麗到了2023年才順利的開發出T1200碳纖維。
說明在T1100和T1200之間,還是有不小的技術門檻需要突破。
按照原本的計劃,南山碳纖維將在2015年前後完成T1200的商業化生產就可以了。
留給南山碳纖維的時間還是很充足的。
但是現在曾建英覺得這個計劃需要修改了。
南山碳纖維需要保持自己世界第一的位置。
哪怕是這個世界第一是沒有辦法對外宣傳的,至少公司內部的核心人員要堅信自己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對此,曹陽自然不會阻攔,甚至在關鍵時刻還會幫忙一把,讓南山碳纖維順利的生產出T1200超高性能的碳纖維。
到時候不管是用在哪個地方,都能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這個具體的工作你來安排就行了。”
“碳纖維複合材料和新的T1200碳纖維的研究工作,可以同步展開。”
“我們現在每年售賣碳纖維的利潤,足以支撐這些高強度的研發。”
“甚至航空航天上使用的蜂窩狀夾板,也可以深入的展開研究一下。”
“那樣可以進一步的削減重量,並同步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曹陽的這個回答,讓曾建英底氣十足。
南山碳纖維已經是一個大型的高科技企業,每年的營業額達到了一百多億人民幣,並且還在不斷的增加。
今年大概率可以超過200億人民幣。
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利潤率很高。
所以哪怕是在不斷的保持較高研發費用投入和新增工廠的同時,也都還能維持一個很不錯的收益。
這是國內許多企業都做不到的。
……
美利堅赫氏的動作,不僅引起了南山碳纖維的重視,曾經的碳纖維世界老大東瀛東麗公司,此時的反應更加強烈。
“社長,美利堅赫氏正式對外官宣IM10碳纖維的量產,這種材料的性能跟我們設定的T1100的性能基本上是相當的。”
“之前我們得到一些消息,華夏那邊南山碳纖維很可能也在T1100碳纖維上有了突破,至少在實驗室狀態肯定是已經生產出來,甚至已經小規模的量產。”
“這麼一來,全球就已經有兩家企業在碳纖維技術方麵領先我們了。”
作為東麗的銷售部長,近藤太郎此時的心情是非常焦急的。
公司在業界的地位下滑,直接的反應就是產品的銷售會變得更加困難,銷售部的壓力在變大。
這肯定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局麵。
“華夏那邊的南山碳纖維不是已經被美利堅製裁,不允許對外出售碳纖維材料嗎?”
“並且他們的T1100雖然已經取得了突破,但是一直都沒有對外銷售,也沒有公布相關的性能,大概率隻是處於小規模量產的狀態。”
佐賀奴的心情其實也很差。
不過這個時候他肯定不能表現的太過於焦急,要不然下麵的人就會亂了分寸。
東麗最近一年的局麵其實已經有所改善。
主要的原因就是南山碳纖維的產品被限製出口,讓一些國際上的廠家隻能被動的去繼續找東麗購買T800和T700的碳纖維。
其實按照佐賀奴的想法,應該把華夏的光威集團也給納入到製裁,因為出口碳纖維重量最多的其實是光威集團。
他們的T300和T400碳纖維已經大規模的量產,不僅供應華夏市場,還對外出口。
這導致T300和T400碳纖維的價格都直接腰斬了。
也就是光威集團生產不了T800和T700的材料,讓東麗還能繼續過一段時間的好日子。
“雖然南山碳纖維的產品被限製出口了,但是他們的技術如果真的順利突破了T1100,那麼很可能就會把T700及其以下的技術轉讓給其他的華夏廠家。”
“到時候在國際市場上,我們除了T800的碳纖維,基本上就沒有產品能夠保持競爭力了。”
“甚至就是T800碳纖維,也不一定就是我們能夠一直占據最大的民用市場。”
近藤太郎覺得自己有必要讓佐賀奴知道東麗在銷售市場上麵臨的困難。
跟美利堅赫氏不同,東麗的產品大部分還是供應給民用市場。
這一塊市場對價格的敏感性更強,競爭也更加的激烈。
像是高端的碳纖維魚竿,現在的份額就被光威集團給占據了大部分。
東麗的客戶的市場份額下降了,需要從東麗購買的碳纖維的量,自然也會出現下滑。
“我們跟三菱集團那邊溝通一下,希望他們能夠支援一下我們。”
“要不然到時候他們生產的軍工產品就沒有辦法用上世界最先進的碳纖維材料,對整個東瀛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關鍵時刻,佐賀奴準備找人給東麗的研發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