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硬核實力下的全新推銷模式,夠黑,夠有效(2 / 2)

“從結果上來說,對方生產的零部件,不管是從設計結構還是生產精度上來說,都是不比我們差的。”

“作為華夏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南山汽車零部件給我們帶來的威脅是非常巨大的。”

“這一點,總部那邊雖然已經有一些意識了,但是重視度還是不夠。”

“大部分總部的人員都是覺得南山汽車零部件是跟前其他的華夏企業一樣,靠著低廉的人工和土地成本,靠著成本取勝。”

“所以才能在華夏自主品牌車型上麵獲得那麼多的訂單。”

“這些招數如果放在合資車企上麵,那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但是實際上的情況,跟他們想象的完全不同。”

“南山汽車零部件的水平,一點也不比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要差。”

“甚至在一些新技術零件上麵,他們的設計顯得更加巧妙,成本還更低。”

“這是非常危險的一個兆頭。”

孫一超有個大學同學就在南山汽車零部件上班,所以他對南山汽車零部件的了解要比一般人多不少。

特彆是南山集團今年大手筆的成立了智能網聯中心,這個為研發新技術而成立的機構,據說未來的研發人員數量會達到一萬人。

這是非常恐怖的。

放眼整個華夏,除了那些大型央企,就沒有幾家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能夠達到1萬人。

而南山集團的一個智能網聯中心就有那麼多的人數了。

更加不用說南山集團還有其他一係列的機構。

到時候南山集團的研發人員就會有好幾萬人,這個規模已經可以跟世界一流的大型企業相媲美了。

就連電裝也不敢在這方麵跟南山汽車零部件比較。

“是啊,所以莪才擔心啊。”

孫一超說的話,林元武自然是能夠理解的。

但越是理解,心裡就越是發愁。

“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到南山汽車零部件的一些把柄,直接從技術上去否定他們?”

單靠營銷,林元武知道東瀛企業是不可能比得上華夏本土企業的。

但是如果扯到什麼技術之類的東西,情況就應該不一樣了吧?

他對電裝的技術底蘊還是有信心的,覺得隻要找好切入點,到時候應該也可以讓南山汽車零部件難受一把。

“南山汽車零部件的產品,不能說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

“我們就算是吹毛求疵的去折騰一些小東西,最終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孫一超的回答直接就打破了林元武的幻想。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個日子可就有點不好過了。

而就在南山汽車零部件和電裝都在采取各種行動的時候,羊城本田內部也是在討論這個話題。

相對豐田汽車來說,羊城本田對電裝肯定是沒有那麼多庇護的。

甚至在本田內部一直都有一種聲音,就是“去電裝”化。

一個零件,如果日立、鬆下和京濱等其他東瀛係廠家能夠生產,他們就不想給到電裝。

畢竟,電裝是豐田汽車旗下的產業。

而本田汽車在東瀛乃至全球的地位都是比豐田汽車差挺多的。

如果說豐田汽車是東瀛的央企,那麼本田汽車就是東瀛的地方民營企業。

但是這種關係在華夏不是那麼的明顯。

甚至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本田汽車跟豐田汽車是差不多體量的。

畢竟,98年開始進入到華夏的本田汽車,現在在華夏的年銷量是高於豐田汽車的。

雅閣、CRV、思域和飛度、奧德賽等車型的名聲,一點也不會比凱美瑞、RAV4、卡羅拉和雅力士差。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羊城本田內部麵對電裝的這一次燃油泵召回,也是有不同的聲音。

“木村部長,我們現在的儀表有一半都是電裝在做,發動機的VTC執行機構也是主要由電裝在生產。”

“至於燃油泵、起動機和發電機,更是被電裝給壟斷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跟電裝的交涉是處於被動地位的。”

“東瀛本田研究所把這些零件都定給電裝了,我們還怎麼去跟人家談價格?”

“沒有競爭,誰都不願意主動的降價。”

“甚至它們在生產零件的時候,都不願意投入新的先進生產線去生產,最終導致零件的精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燃油泵這一次會出事,不就是這個原因嗎?”

“我覺得是不是趁著這一次的機會,要跟東瀛本田研究所那邊好好的溝通一下,把電裝的燃油泵給到其他廠家來生產。”

“給電裝一些教訓,讓它們知道不是所有的零件都是東瀛本田那邊定好了之後,華夏這邊就動不了了。”

李華榮作為羊城本田采購部副部長,對於不少東瀛係供應商都是有很大意見的。

這些供應商的訂單獲取,基本上不是通過羊城本田獲取的,而是在東瀛本土就已經確定下來了。

人家不依靠你獲得訂單,不需要求你就能獲得訂單。

這麼一來,你找他們去談價格的時候,對方的配合度自然就不是很高了。

至於你想要更換這些供應商,那就更是跟登天一樣難了。

東瀛本田研究所的人一句開發工時不夠,或者日程趕不上,就直接把你打發了。

甚至你的郵件聯絡過去,人家根本就回都懶得回複你。

讓你沒有任何的脾氣。

李華榮顯然是受夠了這種事情。

所以戴漢彪找他吃飯的時候,隻是簡單的提了提南山汽車零部件的燃油泵的情況,他就上心了。

哪怕是拿南山汽車零部件來惡心一下電裝,李華榮都覺得是有價值的。

“李部,你說的情況我自然是理解的,電裝過去在年度降價和新車型降價方麵,確實不是很配合。”

“不過本田研究所在早期開發這些零件的時候,其實是有進行過價格對比的。”

“電裝的不少零部件都是跟日立或者京濱有競爭關係,但是最終電裝不管是在價格還是技術上麵,都是有優勢的。”

“我舉個例子,京濱是本田控股的零部件企業,本田汽車上的空調之前幾乎都是給到京濱來生產。”

“但是由於京濱的空調在製冷性能方麵一直都是比不上電裝的,所以最近的一些車型,空調開始給到電裝進行生產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再提出讓京濱去檢討一下空調業務,把電裝給切掉的話,研究所是理都不想理我們的。”

“東瀛本田那邊,本田研究所和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是兩家獨立法人的企業。”

“羊城本田的合資協議是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和羊城汽車集團簽署的,從合同上來說,跟本田研究所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對方完全可以不搭理我們。”

木材川口自然是可以理解李華榮的想法,但是理解歸理解,他是很難去支持李華榮的。

畢竟,一旦他同意了李華榮的做法,最終這個協調工作和壓力就會落到了他的身上。

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局麵。

他來華夏工作,隻是想要好好的在這裡享受幾年,然後再調回去就是了。

要是因為一些事情跟東瀛本田或者本田研究所的關係搞得很僵硬,到時候他回去還怎麼混啊?

“你說的東西我懂,但是這個問題不解決,傷害的不僅是羊城本田的利益,對本田汽車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電裝畢竟是豐田係的零部件企業,他們在本田汽車上獲得大量的訂單,對本田汽車的發展來說,不會是好事。”

“甚至同樣一個類型的零件,電裝賣給豐田汽車的價格和賣給本田汽車的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

“這會讓本田汽車在華夏的競爭力不斷地下降,最終會影響售價的製定和銷量的提升。”

李華榮肯定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他想要說服木材川口跟自己站在一起去對付電裝。

這些東瀛的零部件企業,華夏方的員工跟他們說話,人家往往就是左耳進,右耳出。

但是東瀛的人跟他們說話,對方的重視度就是完全不同了。

甚至就連電裝內部的華夏員工,也是這樣子的態度。

要是換成一家華夏本土的企業,他們敢這樣子對待羊城本田,李華榮絕對是早就出手收拾他們了。

“這樣吧,我們先找幾家能夠做燃油泵的廠家報報價,了解一下行業的成本水平。”

“如果電裝改善後的品質能滿足要求,成本也跟行業沒有太大的差距的話,那就先不折騰了。”

“如果差距比較大,電裝又沒有辦法降價的話,那我們就跟本田研究所提案,讓他們支持我們去更換供應商。”

木材川口看到李華榮那麼的堅持,倒也不好完全敷衍下去。

畢竟羊城本田現在給本田汽車貢獻了不少的收益。

要是大家的關係完全搞僵了的話,對本田汽車來說也是一個損失。

“嗯,那就先詢價吧。”

“到時候新一代雅閣的定點整合的時候,我們就把新供應商的方案給正式的拋出來,看看研究所那邊都有什麼樣的反應。”

“再不濟,我們也要讓電裝感受到壓力,讓他們知道燃油泵這個零件,本田不是非得選擇他們來生產。”

李華榮知道木村川口能夠讓步到這個程度,就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了。

所以倒也沒有再堅持。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