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南山集團一不小心又放了個衛星啊(1 / 2)

星辰汽車是第一家將碳纖維大量的運用在量產車型上的汽車公司。

在此之前,碳纖維雖然很早就在自行車、F1賽車上麵有了一些運用,但是要麼車型太過特彆,要麼用量不多。

這種車頭車尾大規模使用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就衝著這一點,業內的碳纖維廠家,就不可能不重視。

華夏的碳纖維研究,起步不算很晚,但是高端產品的實力跟國外卻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全球高端的碳纖維技術主要集中在日美少數企業手中。

從研發實力、技術水平、銷售規模考慮,主要為東瀛東麗、東瀛東邦、東瀛三菱麗陽以及美利堅赫氏、美利堅卓爾泰克和德意誌西格裡。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東瀛東麗和美利堅赫氏,它們幾乎是最尖端的碳纖維技術代表。

東瀛東麗經過多年發展,完善從上遊原絲到下遊複合材料設計製造整個產業鏈。

主要從事纖維和織物、樹脂和化學成品、IT相關產品、碳纖維複合材料、環境和工程等業務。

東麗成為巨頭主要是接受英吉利技術後,初期繞路走民用市場,逐漸發展壯大。

後麵就實現多元化發展。

如今東麗工業是碳纖維領軍企業,產品為行業標準,2007年市占率43%

而美利堅赫氏同樣是全球領先的複合材料公司,開發輕質、高性能複合材料構件,產品廣泛用於民用飛機、宇航、國防、一般工業。

這兩家企業,對華夏高端碳纖維的供應,完全就是“通知式漲價、賞賜式供給”。

對於華夏國內任何有可能打破這種局麵的情況,他們都是非常重視的。

“社長,從目前我們的初步分析來看,星辰汽車使用的這些碳纖維材料,至少是達到了T400的程度,甚至達到了T700的水平也不奇怪。”

東麗總部,正在進行一場特彆的會議。

星空跑車的宣傳動作那麼大,特彆是在車身上麵大量的使用了碳纖維材料。

何種情況,他們想要不注意都難。

“不可能啊!”

“三個月市場部不是還報告說華夏國內的碳纖維產業,連T300都沒有大規模的實現商業化生產嗎?”

“怎麼現在就有那麼大的變化了?”

華夏一直都是碳纖維的一個大市場,需求很是旺盛。

不管是釣魚的漁具還是高爾夫球杆,亦或是羽毛球拍,都對高端的碳纖維有比較高的需求。

但是到現在為止,彆說是T1000這種目前全球最高端的碳纖維,就是T300這種水平的碳纖維,都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隻是在實驗室狀態達到了這種水平。

至於T400、T700這種高端產品,那完全就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特彆是T1000,這種材料主要是用在軍工上麵,

通過特殊途徑買到一點點的話,也解決不了什麼大問題。

這個時候華夏突然冒出一家似乎實力很強的碳纖維廠家,他們能夠不重視才怪了。

“我們也在做緊急調查,看看他們是不是通過什麼途徑從海外大量的進口了相關的碳纖維材料。”

“但是根據我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大概率是南山集團自己旗下的公司已經具備碳纖維生產能力了。”

“星空跑車上麵使用的碳纖維材料,是他們自己生產的可能性最大。”

近藤太郎現在也是充滿了困惑。

他已經非常重視華夏碳纖維企業的發展研究了,但還是出了意外。

並且這個意外有點大。

要是南山集團真的可以生產T700,甚至T800這種級彆的碳纖維材料,那麼對整個世界的碳纖維市場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道理,一種材料一旦華夏廠家可以生產了,價格一定會暴跌。

像是T700這種碳纖維,在華夏市場的售價現在是1000萬一噸左右。

這幾乎是華夏廠家能夠買到的最高端的碳纖維產品了。

再高級的,你就是1億元一噸,人家都不賣。

“星空跑車已經正式上市,東瀛這邊有沒有售賣?”

“應該有,星辰汽車主打的是全球同步上市星空跑車,在東瀛也有合作的經銷商,不過數量應該非常的少。”

“那還猶豫什麼?直接去買一輛回來拆解,搞清楚他們的碳纖維水平到底怎麼樣了。隻有摸清楚了他們的實力,我們才好製定下一步的方案。”

對東麗來說,南山集團搞出來高端碳纖維,這就是一個晴天霹靂。

他們從八十年代開始搞出了T300,之後又有T400、T700、T800和T1000。

到現在已經吃老本吃了十幾年了,一直都沒有推出更高等級的產品出來。

這個局麵一旦被打破,對東麗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衝擊。

畢竟,國際上能夠做高端碳纖維的廠家就那麼幾家,而價格做的最低的就是東麗。

所以它們的市場占有率也是最高的。

差不多的對話,也在美利堅赫氏那邊發生著。

幾家公司都在購買星空跑車,為的就是第一時間獲得南山集團的碳纖維產品的情況。

雖然經過加工之後,碳纖維的有些性能會發生變化。

但是利用他們現有的知識積累,足夠推導出對方使用的產品是什麼等級。

“社長,初步判斷星空跑車上使用的碳纖維是T700,並且它們的這款T700在一些性能上跟我們的相比,還有優勢。”

“當然了,如果能夠獲得碳纖維原料,那就最好了,我們可以充分的進行各項參數的對比。”

近藤太郎這幾天可是親自拉著研發和技術部門的人員,一起去拆解分析星空跑車上使用的碳纖維。

不過,他們雖然很努力,結果卻是一點也不樂觀。

“T700?”

“華夏直接越過了T300和T400,去生產T700了?”

東麗的社長佐賀奴的心情一下就跌倒了穀底。

雖然他們有T800和T1000這些更加高端的產品,華夏的廠家距離他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T800和T1000並不是他們主要的利潤來源,反倒是T700及一下的產品,為公司獲得了大量的利潤。

像是T300這種產品,雖然相對低端,但是架不住量大,華夏又沒有辦法量產,所以在華夏市場,這種碳纖維八成都是東麗在供應。

如果南山集團可以大規模的量產T700,那麼T300要想再像之前那樣子掙錢,肯定就不可能了。

“從我們的經驗來看,T700及以上的高端碳纖維,生產工藝跟T300和T400完全不同。”

“我懷疑華夏人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直接從T700開始研究,繞過了T300和T400的工藝。”

“不過,這隻是我個人的猜測。”

“從我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華夏其他幾家碳纖維技術比較高的廠家,都是在朝著突破T300的量產工藝在努力。”

近藤太郎這話,讓佐賀奴有點迷糊了。

華夏人做事,怎麼那麼奇怪?

沒有一點基本邏輯可以推測的?

“之前公司給華夏市場供應的T700碳纖維非常的少,價格也是去到了1000萬元一噸。”

“從明天開始,加大T700碳纖維的供應,並且價格也下調到800萬元一噸。”

“至於T300和T400,客戶想要多少,我們就供應多少,價格也在現在的基礎上下調兩成。”

佐賀奴沉默了幾分鐘之後,很是果斷的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碳纖維這種高科技材料,價格能夠一直維持在一個很誇張的程度,主要是因為技術壟斷。

看看東麗賣給波音的T800,價格還沒有T700在華夏市場的一半高呢。

可想而知,這種材料的價格水分有多高。

“T700的碳纖維華夏已經可以生產了,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售賣T800的碳纖維給到他們?”

近藤太郎對於公司的銷售策略,自然也是很清楚的。

華夏不能生產T700的時候,T800材料自然是不賣的。

但是現在華夏可以生產T700了,那麼T800的緊缺性就沒有那麼高了。

要是還跟以前那樣子不賣,相當於拱手把市場讓出去了。

“T800能不能賣,我們公司自己說了不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