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九章 為‘葉城呦’掌門4/5(1 / 2)

草莽年代 北海一島 5153 字 2024-04-19

一行人圍著毛油地逛了逛,沒有開車,孫永強將自己怎麼物色上這塊地、然後請哪些人來看過,那些老師傅又都是怎麼說的,事無巨細,全部給李亞東講了一遍。

售後服務做得妥妥的,算是個熱心腸。

李亞東也道了聲謝,有些東西他是聽不太懂,但感覺應該有些參考價值,全記下來了,打算晚上回去講給勝利哥他們聽聽。

等逛回到帳篷這邊時,已經是兩個小時之後,四個小夥子看著手腳都挺麻利,但這麼久連一個基台都沒拆完。

主要工程量實在太大,七個基台全部拆完,估計沒個三天時間是不可能的,也不知道他們剛才樂嗬什麼。

“東哥,走嗎?”齊龍問,因為已經到了飯點。

李亞東抬手看了看表,才十一點,也不怎麼餓,擺擺手道:“不急,瞧瞧。”

說著,踱步向上麵掛著一塊黑木板、用黃色油漆刷了一個“1”字的基台走去。

它離得稍遠,不是四小夥子正在拆的那座,卻是這塊毛油地上的第一座基台——按孫永強剛才所說,唯有這座基台的鑽井坐標,是吳老大親自拿著石灰粉灑出來的。然後又讓人以這個“十”號為圓心,在旁邊框出了一個半徑360米的大圓。

他當初的原話是“這塊毛油地下麵最有概率藏油的位置,就這一區域”。

通過剛才孫永強的介紹,李亞東知道這個吳老大是真有幾把刷子的,以前在國企工作鑽出過不少油井,十六歲入這一行,差不多是新中國最早的一批鑽井工人,經驗十足。

那為什麼會在這片石油總局都實地勘測過、明言地下有油、孫永強優中選優、全縣最好的一塊毛油地上,卻鬨出這麼大的一個眼子呢?

足足七口井,全在他圈的區域內,幾乎已經布滿,卻沒鑽出一滴油。

李亞東總感覺這裡麵似乎有什麼問題,恰好也沒近距離參觀過鑽井基台,有些好奇,便來到旁邊打量起來。

這個基台之所以建得這麼大,主要是為了承載和驅動鑽頭的,基台底座上有很多齒輪,大小不一,但最小的都有農家石磨那麼大,它們互相咬合,靠一根粗壯的黑色電纜提供動力,然後通過一根“L”形連杆來帶動特種鑽頭延伸到地下。

“咦?”視線落在鑽頭餘留在地麵上的部分時,李亞東突然發現一個東西——標尺,鑽頭上自帶的。

走進一細看,顯示的字符為“1537”。

這也就意味著,鑽頭已經延伸到地底1537米,不可謂不深。

但是……或許還真不夠深!

李亞東這段時間晚上沒事時,經常與勝利哥一起貓在窯洞裡喝酒聊天,而談論得最多的話題,自然就是眼下手頭上的事——開油。

勝利哥畢竟掌管著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再加上這段時間一直跟阿列夫等人在大漠上搞實地勘測,所以對石油方麵的知識比常人要懂得多,而且,隨著勘測的愈發深入,也對陝北這邊的地質特點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李亞東很清楚地記得他對自己說過,陝北這邊的石油不怎麼好開采,原因很簡單:油層太深,比他們早前分析的可能還深一些。

但這並不是壞事,因為眾所周知,越是大油田,越是藏得深。

要知道俄羅斯那邊的大油田深度都過了10000米!

當然,這隻是打個比方,能稱得上“油田”的資源,國家要不還沒找出來,要不早就開采了,輪不到私人染指。陝北的延垵和榆琳兩市,應該不大可能還有未被發掘的油田,隻有一些零碎資源,不合適整體開采,所以國家才放手交給地方處理。

勝利哥說過,中國最好開采的石油在東北,譬如大慶油田,以及海洋鑽井區,藏油深度隻有1000-15記00米。

其次是東部,譬如冀東油田和中原油田,藏油深度基本在1200-2000米。

最難的是西部,譬如塔河油田和塔裡木油田,井深都在5000米以上,基本上中國的超深井(6800米以上),都在西部。

而比西部的開采難度略低一籌的,就是中西部——陝北正屬於這一區域,譬如延長油田和西南油田,它們的井深大多在1800-3000米。

但它們那是真的油田,通常比較深一些,原本勝利哥說小規模的“浮油”——他怕李亞東不好理解,所有用了這個詞。就陝北這邊的地質來看,應該在1500米左右的深度就能鑽出來。

可隨著近期的不停勘測,他現在又有了一些新的結論——主要這座小縣城裡的石油儲藏當量,應該要比他早前預計的多得多。他原以為政府都不要的東西,怎麼可能有多好。現在才感覺錯了,這邊的藏油量很可能並不少,隻是比較分散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