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東的突然到訪確實令趙無衣高興異常,倆人有段時日沒見了。
原本不管怎麼說,每年春節時肯定要走動一下,不過去年李亞東回了老家,所以算算時間,距離上次見麵已經有一年多。
“趙老師,你繼續吃,我沒什麼要緊事,就是隨便找你聊聊。”
李亞東要不這麼說一句,趙無衣都開始收拾飯盒了。
“你吃了?”
“對,吃了過來的。”
“那行吧,櫃子上有杯子和茶葉,要喝茶自己倒,我扒拉幾口就好了。”
李亞東笑著點頭,自己動手倒了杯綠茶,如同以往一樣,自顧自地喝著。
趙無衣果然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幾分鐘就搞定,倆人也就聊開了。
“又搞了家科技公司?”聽完李亞東道明來意後,趙無衣笑著說,“你還真是夠能折騰的。”
“年輕不就是要折騰嗎?”李亞東嗬嗬笑道。
“倒也是。”趙無衣聳了聳肩,不可置否的意思,忽然想到什麼,又說道:“你如果想找這方麵的人才,北大倒不是第一選擇,隔壁這方麵比較強一些。”
這話倒挺中肯,北大向來以文科強悍而著稱,而理工科肯定是隔壁清華更勝一籌。
然而趙無衣還是沒弄懂李亞東的意思,他的心思可不僅僅局限於某一所學校。
“趙老師,我說是來招人,但目的並不是挖幾個優秀人才那麼簡單。我的這家科技公司規模很大,所以對於人才的需求也很大,我的目標並非一次性的,而是想弄出一個計劃,看能不能跟首都各大院校建立一個長期的合作關係,以便獲得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
“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趙無衣詫異,甚至情不自禁地蹙起眉頭。
為啥?
因為這事兒想辦成可沒那麼簡單。
好的人才誰不想要,國家也想要啊,而且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本來就畢業包分配。
“你要真想這麼乾,得搞定上麵,至少教育部方麵要點頭。”
這一點李亞東倒是已經想到,擺擺手道:“這沒問題,上麵我有辦法搞定,我今天來找你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現在基礎科學類的應屆畢業生們,他們的就業方向以及心理想法,以便規劃出一套合理的人才招聘方案。”
對於說服教育部等國家機構替微創科技開扇方便之門這件事,李亞東還是有些把握的,老任同誌能乾成的事情,沒道理他就乾不成,你說對吧?
而且他心裡很清楚,大學生包分配的這種製度,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是一個好辦法,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注定是行不通的,此舉無法合理利用人才紅利的優勢,以至於製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國家也會很快意識到這一點,會在90年代中下頁,陸續取消這種製度。
“你還彆說,現在這類應屆畢業生的想法,確實與你們當年讀書的時候大不相同了。”得知他的真正意圖後,趙無衣笑著說,“你們當年讀書那會兒,幾乎所有人都恨不得削尖了腦袋出國留學,而美國又是90%學生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