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遊戲規則(2 / 2)

命運路口 袤一 3574 字 2個月前

第二種是混日子的人。這類人與第一種人似乎很合拍,他們覺得第一種人能玩出花樣,而第一種人也樂於吸納他們作為同盟。

第三種是被孤立的人。因為種種原因,這類人與前兩者存在利益或心理上的隔膜。

第四種是求穩定的人,多數是女生。

第五種是因為忙碌而無暇他顧的人。

年長者與年輕人是不同的群體,本身缺乏交集。年長者隱隱嫉妒年輕人,年輕人則希望取得年長者的支持。在論資排輩並且年長者居多的情形下,如果大家背景相當,一個年輕人若無法爭取到年長群體的普遍好感,就很難在與其他年輕人的競爭中勝出。當然,有的年長者會主動以年輕人師友的形象出現,但動機無非是:一、贏得好感與支持;二、通過交流,懷念自己的青年時代;三、通過提一些建議,來治療自己內心的挫敗感。

麵對持前兩種動機的人,要認真配合,而麵對以第三種動機為主的人,應避免張揚——如果年輕人展現出某種優秀素養,令這類人不得不麵對自己的挫敗時,他們就要摘下那副良師益友的麵具了。因此,要實現向上的層級流動,不僅要廣交朋友,還要適時低調。

這些都屬於下、中、上層流動升遷技術層麵的東西,而除了技術層麵之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不論是誰,進入公務員行列後不久,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在單位裡忙忙碌碌、加班加點的,隻是小部分人。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知道,除非嚴重違法違紀,公職人員無須擔心被開除。這意味著,活兒乾得好壞,可能影響飯碗的大小,卻從不決定飯碗的有無。那麼,在大家都可以少乾甚至不乾的情況下,必須要乾的事情,由誰來乾呢?

這時候遊戲規則就顯現出來了:當新人來上班時,就會被放到最忙的科室,美其名曰鍛煉,其實是從中篩選具備乾活潛質的人。同時,領導們會暗中考察這些人的社會關係。如果一個新人被發現缺少背景,同時又表現出一定的能力和較強的責任心,那他(她)基本跑不掉了。你就準備在基層最累最苦最不受人待見的地方乾上大半輩子。而最悲催的是,乾出來的成績,與你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全都貼在了上司的臉上了。換句話說,除了你的上司外,沒人知道你的能力、水平和不凡。

在做實事的基層,決定誰做什麼的一條規則是:除非領導另有安排,否則大事小事,上次是誰做,下次還是誰做——那麼接下來,科長會逐步向新人施壓,讓他(她)承擔更多工作,而一旦接手,就甩不掉了。

至於合同工什麼的,基本在辦公室之類的地方打雜,工作量大,但不會被放在業務科室。至於公務員,隻要對發展還抱有預期,就會好好表現。當然,幾個重要科室的科長,乾活肯定是跑不掉的。

因此,乾不好或不願乾的人,事情越來越少;能乾肯乾的人,事情越來越多。由於乾得好不一定有功勞,但不出錯就沒麻煩,所以“乾得越多,錯得越多”成了一種廣泛論調,大家也都不願承擔更多責任,能推就推。而即便是少乾活,這些人的年終考評也能順利過關——隻要不得罪領導。所以,“老黃牛”頭上始終壓著上司領導、年長者、關係戶等一大群人,想要得到提拔,隻能論資排輩了:因為無暇鑽營,更因為乾活少不了自己,那麼,還是安心留下。

所以我們看到:一路被提拔的,有背景有關係而且不會乾活最多的人。

這也是從另外一個側麵注解了玲瓏所說的有理想、想做事的年輕人,在機關很容易生出無力感。因為能做成事的,從來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群有著共同利益的人。要實現抱負,年輕人必須努力將自己納入某個“權力—利益”結構,逐步獲得更多資源以及由此帶來的話語權。當具備足夠實力、擁有穩固的利益同盟後,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可這時的想法,與年輕時的理想相比,可能早已麵目全非了。

還在找"我老婆的秘密"?

網上直接: "燃文書庫" 20萬本熱門看,燃文書庫,燃文書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