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
苗燁開始召集手下專家。
不是征詢。
而是完善。
零給的文件裡政策很全,對各個行業都有不同的稅率減免,但是,一個行業也分為很多大小類,零給的是指導性文件,需要他們補全。
比如汽車進口。
整車。
零件。
美國的。
歐洲的。
新車。
二手的。
緬亞係的。
.....
細分下來,就是一長串的表格,有些商品可能本身就有退稅政策,還得單另出來,有些以前還有加稅的部分,也得重新算稅率。
因此。
這是一個係統工程。
不是單一政策。
還得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被人鑽政策漏洞,十分複雜。因此,這項工作,這個星期能做完就不錯了,到時候報上去審核、修改。
加上走正式流程。
時間非常的緊。
想要在下個月一日實施,對緬亞經濟特區來說都是有點倉促,但上頭既然下令了,他們哪有叫苦的份,加班加點也得完成。
“豪車進口,我認為不應該享受減稅政策。”
“沒錯。”
“這可不行,彆忘了宗旨,這是普惠政策,上麵明明白白說了,要惠及所有進出口企業。”有人搖了搖手裡零的指導性文件。
“那就按照最低的來,百分之一。”
“不能一棍子打死,一百萬以上的,隻減百分之一,但五十到一百萬的,我認為可以減百分之一點五,二十到五十萬,百分之二。”
“合理。”
“可以。”
“那就這樣。”
“。。。”
“綠洲出口呢?我認為百分之五不錯,緬亞環保技術公司的其他產品也一樣。”
百分之五。
是文件中規定的減稅上限。
顯然。
對緬亞係企業,他們格外的開明。誰叫這家公司爭氣呢,光是今年,緬亞環保技術公司的營業額可能就要超過兩萬億亞元了。
牛皮無比。
他們的驕傲,長臉。就算給高了,誰也不會站出來反對,除了零。而零覺得給高了,讓修改,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錯事。
“可以。”
“同意。”
“緬亞醫藥集團的產品也按照這個減稅稅率。”
“好啊。”
“行。”
“應該的。”
“。。。”
小會議室內熱烈地討論著。
這時。
苗燁又來到另一間會議室,他沒忘零說的第二件事,增加商品和項目貸款的覆蓋範圍,其實以前就有做過研究,現在要再翻出來。
把條件放寬鬆。
再選一次。
“主任,新增貸款上限是多少?”
“暫時沒有標準。”
“啊?”
“意思是需要我們自己計算亞元的極限貸款數額。”苗燁解釋道,零沒說上限,還讓他們確定限額,有點像要搞大事情的節奏。
若是算出可以貸一萬億亞元。
不會。
苗燁搖頭。
那太瘋狂了。
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