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為了我們所有人的未來(求訂閱!)(1 / 2)

()財政。

地方上不得不重視。

因為這牽扯到他們有多少錢可以花,和中泱政府不同,中泱是可以印錢的,地方各邦則不能。這就是兩者對錢看重程度的根源。

前者抓具體。

後者顧宏觀。

因此。

補貼實有必要。

“這樣的話,也行。”

坎親點頭。

如此一來,地方上的問題解決了。無非是他們的財政少了些,這一點,坎親沒有再和零辯,最大的錢袋子由零抓著,他說行就行。

少了這些。

也不會影響明年的預算,因為稅收一直在增加,光是‘綠洲’溶液,今年就能給緬亞經濟特區上繳超過一千億亞元的稅收。

這並不誇張。

十萬平方公裡的治理,合同價格是一點五萬億,雖然人家隻支付了首付款,治理年限是三年,分期給餘款,可平均下來,還是會有的。

一千億。

其中。

至少三百億會上繳。

加上其他行業的稅收增加,財政還是很寬裕的。

“這份文件,你可以拿回去,明天我們會上討論,爭取儘快落實,我的意思,是在下個月一日,這些政策正式開始實施。”

零說道。

“這麼快?”坎親不免驚訝。

新政策。

走完流程,半年都算神速了。

“老樣子,先在緬亞經濟特區做。”零補充道。

“明白。”

坎親鬆了口氣。

還好。

不是直接全國實施,不然那就太草率了。以前盤子小,企業少,商品經濟不活躍,這類政策快了也就快了,影響不會太大。

現在不同。

越來越大的經濟規模,讓任何行動,特彆是稅收政策,應該慎之又慎。

緬亞經濟特區一直作為新政策的試驗田,自己怎麼忘了。

不過。

以緬亞經濟特區的經濟總量。特彆是以進出口貿易而言,等於覆蓋了全國百分之八十的公司,由此可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

但也理解。

緬亞銀行集團起家於那邊,主要出口貨物也產於那,治病的話,大多數人會選擇去緬亞經濟特區,其他邦加起來都比不了。

得。

這個貿易促進政策。

算是和全麵推行沒多大差彆。

。。。

坎親走後。

十分鐘。

又一個人來到了零的辦公室。

苗燁。

緬經濟發展改革委員會的負責人。

“你先看看這個。”

零拿出一份一模一樣的文件,遞上去,事出突然,按理說本應該先和苗燁溝通的,但坎親離得近,明天就要上會,便按遠近來。

“是。”

苗燁結果。

細細看了起來。

“您的意思。。”看完,苗燁抬頭,他還不知道零要辦到什麼程度,他所主管的部門權力極大,但存在的意義,也是貫徹零的指示。

想當初。

郎蔡在位。

就把這個擺設一樣的部門給零分管。

現在。

各個部委裡,它排第一。

“明天上會,下個月一日我希望在緬亞經濟特區開始實施,你覺得如何?”零發問,雖然是執行部門,但該給的尊重還是要的。

聞言。

苗燁也是一驚。

太快了。

但零想做,他支持就是,作為華人後裔,以前在緬並不太受待見,可零不在乎這個,先是破格提拔為內比都的市長,後又執掌一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