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新成員
午後。
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了,可也擋不住四裡八鄉的人湧來,流水席還一刻不停的流轉著。
“唉!”一個隔壁鄉的老人歎息道:“這張集鎮是出了金鳳凰啊?”
“大爺,你說什麼呢?”年輕人啃著肘子不解地問道:“怎麼不合胃口嗎?”
“不是。”老人搖了搖頭說:“我是在感慨啊,咱們鄉離了沒有五裡地,可是差張集這邊太多了,你看看周圍的小洋樓,看看門口停的小汽車……”
年輕人聞言懦懦。
“還是出了個大人物,帶著張集好起來了!”老人一臉斷定地說。
“是張家嗎?”
“不,我說的是吳奇。”老人喝了一口酒說:“化腐朽為神奇,田間沒人要的小龍蝦,居然做到了全國聞名了?”
“小龍蝦嗎?”年輕人無語道:“我老爹也讓我過來學廚子……”
“挺好的,有個手藝,也能混飯吃。”老人勸說道:“饑荒年代也餓不死好廚子。”
……
白塔彆墅群。
沒錯,這是一處建築群。
風格統一的鄉間彆墅,錯落的點綴在白塔河畔,舅舅張竹也再強令兒女集居。
再加上一些兄弟姐妹,堂兄姨夫之類的親戚,慢慢周邊出現了不少聯排彆墅,張家的彆墅也越修越大起來,鎮上跟著發財的人家也修葺了新房。
“那麼多人是?”
吳奇有些訝異地問。
二表哥張玉解釋道:“那是天機水產時期第一批做小龍蝦二道販子的本地人。”
“哦,原來是他們啊?”吳奇恍然。
當年自己還和這些人費了不少吐沫,才勸說了一部分人成了他的‘下線’。
而後,部分抓小龍蝦的人,漸漸變成了二道販子。
本地的小龍蝦被抓得稀疏了之後,一部分人也膽大地成為了收購商,去了長江各地當起了轉運的商販,帶著一群當地的二代販子收好小龍蝦,再由他們把這些小龍蝦賣給張氏水產。
這一過程說來十幾個詞,可卻是十多年來的變化!
其中有一部分,沒相信的吳奇的,當場就扭頭離開了,錯過了發財的機會……
一部分膽子小的,隻敢抓一抓小龍蝦,頂多手頭寬裕一段時間,發現當地小龍蝦難抓之後,隻能外出打工或者找其他工作。
一部分膽大當了收購商的,雖然不說是大富大貴的,可十多年積攢了幾百萬身價大有人在,十來個最大的收購商簇擁著過來拜訪。
“真是他們?”吳奇回憶著十年前,依稀能看見熟悉模樣:“你要是不提的話,我還真認不出來了?”
張玉點頭:“變化很大。”
“是啊,變化太大了。”吳奇搖頭說:“以前就是卷著褲腿,帶著草涼帽的農民,現在一個個腆著肚子,滿麵紅光的富態樣子……”
“都是公司的下級合作夥伴。”張玉解釋了一句:“聽見消息過來的。”
吳奇點頭,吩咐道:“送得禮品要是太貴了和他們直言說我不會收。”
不是所有人都能讓吳奇欠人情的!
“嗯,我明白。”
大伯把詩媛還給了孫狸,走到了吳奇的麵前說道:“好小子,又添了一個,兒女雙全了啊?”
大伯的手掌還是那麼有力,把吳奇拍得隻覺肩膀一重。
“哈哈哈。”
吳奇也不否認。
“吳韻堂姐也快要結婚了吧?”
“嗯,總算結婚了啊!”大伯有些唏噓地說:“就這麼一個女兒,差點沒給她媽急死,還要三十歲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