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季玲的父母真的是因為某些原因而犧牲,那麼她的家人有這樣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
趁護士們一愣神的功夫,季二嬸迅速抓住季玲的胳膊,用力將她往外麵拽。
一邊拽,一邊還不停地說:“你二叔說得對,嫁給家附近的人有多好啊,我們還能照顧你呢。”
“我不要,什麼嫁到家附近,不就是想讓我嫁給你那個好吃懶做的侄子嗎?”
季玲才不吃這一套,她努力掙脫二嬸抓著她胳膊的手。
結果發現她根本掙不脫,論力氣。
一直在上學上班的她怎麼能比過一直在地裡乾活的李二嬸。
她知道他們是盯上了父母的撫恤金。
說到這她想起了,她接到爺爺快不行了的電報回家之後。
爺爺把她單獨留下,把她父母的遺物給她。
除了父母的軍功章,他們用過的手表鋼筆,筆記本之類的私人物品。
還有兩本存折,一個裡麵是六百多,一個裡麵有八百多。
“少一點的是你媽的那一份,多的是你爸的,當時你爸的級彆高一點。”
她看了兩份存單,存款時間還是父母犧牲那一年。
這代表這筆錢從存進去就沒有取出來過。
或許是看出來她的疑問,爺爺竟然笑了。
從小到大,爺爺奶奶都特彆嚴肅,少見笑臉。
“你從小花的是國家給的補貼,一直給到你十八歲,每個月八塊錢,這些錢除了你上學還有吃喝,也給家裡花了一些。”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倒是很坦然,顯然是不怕她知道。
他們和二兒子一家一起住。
還帶著老大家的女兒,孫兒們年紀差不多。
他們也不懂大道理,就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他們對孫女太好,老二家的大大小小肯定看孫女不順眼。
為了家庭和睦,所以孫輩的待遇都差不多,比如讀書。
他們這裡山多地少,所以年底分到的錢很少。
所以有時候不夠就用了一些。
要是沒工作之前她肯定不能理解爺爺的做法,明明是國家給她的錢,怎麼還要給彆人花。
工作之後見多了,也了解了一些,她也能理解爺爺的做法。
季富民看著越長越像兒子的孫女,他又想起他的大兒子。
他的長相集合和他們兩口子的優點,卻比他們兩口子長得好看。
用讀書人的話來說就是英俊。
“你爸爸最喜歡讀書了,從小就是,看到書就笑。
所以他出息,你也要好好讀書,不要讓你爸爸失望。”
說這些話的時候季玲看得出來,爺爺眼睛裡是有光的,臉上的表情既驕傲又自豪。
她想爺爺肯定是想起了他最愛的大兒子吧。
他不怪他走的太早,讓他白發人送黑發人。
隻是想他。
這個時候她理解了村裡人為什麼說,她爸爸走了對爺爺奶奶的打擊很大。
平時相處完全看不出來,她隻是覺得爺爺奶奶都很嚴肅。
他們怎麼能笑出來呢?那是他們用心血養出來的孩子。
他們從來不會在她麵前說對兒子的感情對他的想念。
把這種感情深埋在心底,直到他快走了,她才看出些許端倪。
剩下的時間爺爺說了很多她爸爸小時候的事情。
雖然聲音斷斷續續,可他一直在笑。
季富民恍惚間看到了老婆子和大兒子大兒媳婦來找他了。
他的聲音似有若無,最後隻剩下嘴唇蠕動。
“你們來了。”笑著說完這一句,他跟著他們走了。
最後他的表情定格在一抹笑上,季玲心中酸澀的同時也為他高興。
他終於能去找他心愛的兒子去了,在那邊或許還有她奶奶,他媽媽。
想必他們在哪一邊團聚了。
就在那個時候她覺得特彆的遺憾。
要是父母沒有早逝,他們一家人在一起肯定是會幸福的。
可惜……
不過現在二叔二嬸拿她父母出來說事,她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