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需要大秦水事的官吏進行論證!”
李斯很是謹慎,朝著呂不韋:“屬下不善水事,隻能如實告知相邦這些日子的眼見所聞!”
“對於結果,屬下不敢妄加評判!”
“嗯!”
點了點頭,呂不韋輕笑,道:“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
“下去休息吧!”
“諾!”
.......
經過數日論證。
李釗走進了國府政事堂,求見相邦呂不韋。
“臣見過相邦!”
看了一眼李釗,呂不韋笑著開口,道:“蒲陽令不必多禮,坐!”
“臣謝過相邦!”
李釗在一旁落座,抿了一口茶水,道:“相邦,經過我等論證,鄭國之策,可行!”
“一旦渠成,確實可以灌溉河渠兩岸田地!”
“若是修引水渠,關中成為糧倉,指日可待!”
說到這裡,李釗話鋒一轉,道:“但是,相邦也清楚,修渠絕非易事!”
“一旦河渠開工,大秦必然會征發數十萬徭役!”
“而且時間持續不會太短!”
“三百餘裡,關中地勢,臣也看了,以臣的推算,至少也需要十年,甚至於十五年之久。”
這個時候,李釗將文書遞給呂不韋,道:“相邦,此乃我等水工,經過詳細的計算,得出的結論!”
“若是鄭國送來的數據沒有出錯.......”
這一刻,呂不韋沉聲,道:“數據沒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都我們的人跟隨,不光是其餘官吏,也有水工!”
“此事,事關重大!”
“本相會奏請大王,遷蒲陽令為鹹陽令!”
“鄭國負責修渠一事,蒲陽令在鹹陽,也盯著點!”
“諾!”
此時,李釗沒有拒絕。
他心裡清楚,為了大秦,自己彆無選擇。
“好!”
呂不韋點了點頭,然後朝著李釗,道:“蒲陽令,你叫上鄭國,本相準備一下,然後我們去章台宮,朝見大王!”
“諾!”
半個時辰後,呂不韋一行人來到了章台宮。
“臣呂不韋,求見大王!”
站在章台宮外,呂不韋神色恭敬。
“仲父不必多禮!”
驚喜的聲音從大殿之中傳出,緊接著腳步聲響起。
片刻後,秦王政出現在章台宮外。
見到眾人,秦王政不由得微愣,隨即開口,道:“仲父,諸位愛卿,不必多禮!”
“臣等謝大王!”
見到眾人起身,秦王政雙眸微眯:“仲父此來,是.......?”
“稟大王,韓國水工上書修渠,大利於秦!”
呂不韋作為相邦,自然是率先開口:“此乃修渠文書,這位是蒲陽令李釗!”
“故蜀郡郡守李冰的後人!”
“臣調集大秦擅長水事的官吏,進行了論證,修渠一事可行!”
聞言,秦王政多看了鄭國與李釗一眼,道:“仲父,寡人年少,如今亦沒有親政!”
“政事方麵,仲父決斷即可!”
“此事,隻要仲父有決斷,寡人這邊儘力配合!”
.........
翌日。
一道王詔,一道政令相繼頒布。
不僅是秦人為之震驚,消息傳出,山東諸國也是為之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