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凡夫俗子(2 / 2)

水鄉風雲 竟成書屋 1394 字 2個月前

周家澤人樸質、勤勞,與人為善,但也因循守舊,安於現狀。各家各戶男耕女織,生活安逸,種田人也就心滿意足。

在落後的年代裡,作為生活資料的第一要素就是田畝,田畝是生蛋的雞子,一切生活費用都來自於此。

周家澤人占有田畝,相對比較均衡,最多的一戶人家也就是八九十畝田,最少的人家也有幾畝田。

至於一畝地都沒有的則是外來落腳人。基於這種狀況,說是要周家澤人能夠主動出來革命,為窮苦人打天下,顯然是不現實的。

唯有讀書人能明事理,不離鄉土的種田人即使上了私塾,也識不了多少字,前朝後代書上的道理隻能聽他人口頭陳述。

有那麼幾個讀書人由於很少與外界交往或交往範圍狹窄,那麼社會上最先進的信息則很難捕捉得到,那時那地,凡夫俗子隻能是井底之蛙,固步自封,日趨保守,甚至還會排斥先進事物。

走在滾滾的曆史車輪的前列者,隻能是那些真正探索到真理的先進人物:他們如饑似渴地探索人類社會進步的真諦,自覺地投身於社會活動,廣泛地接觸各種階層的人們,既能與上層社會人物交涉,又能與窮苦大眾溝通,上能騰飛於九霄,下能潛藏於深淵,現實社會生活了然於胸,加上孜孜不倦地追求進步,勇於獻身於創造美好的社會事業,不畏艱險,披荊斬棘,經天緯地,更始前程。

可是,這種人物在一個相對閉塞落後的水鄉裡是多麼難以產生出來的啊!

社會現實表明:思想先進須學習,革命運動賴導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