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周家澤是邊界莊子,似乎也有些根據。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周家澤就一直屬泰州管轄,連說話口音也與泰州城裡的人毫無兩樣。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屬泰縣管轄,其北線就是從蔡家堡、周家澤、殷家莊、陳家堡向西連接寧鄉。
後來劃歸東台縣管轄,也是從周家澤向西到顏家莊、校家莊、寧鄉,南邊則屬泰縣。
四十年代中期,新四軍開辟根據地,周家澤曾先後劃屬興化縣、興東縣、溱潼縣、江高縣管轄,不管屬哪個縣管轄,總是處於邊境地區。
時光不知不覺來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周家澤卻處在敵我雙方鬥爭的交界處,莊南麵兩裡多處的南汊河成了楚河漢界。
南汊河南岸是革命隊伍活躍的遊擊區,這裡東至顧家莊、夏家泊、邊城,西至校家莊、寧鄉花魚塘狹長的一塊地帶。
南北兩處的敵人聞之喪膽,小股敵人不敢貿然涉足於此;但北邊卻是黑暗勢力猖獗的地區。
生活在河網縱橫地區的人由於信息不靈,很難與外界人交往,不諳時事,難免思想意識落後,隻知官場上有忠臣、奸臣之分,社會上則是好人與壞人之分。
每當各種外來強橫勢力侵入時,除了明哲保身之外,還是想超脫了然,或忍氣吞聲,逆來順受,或迎合奉承,虛與委蛇,或不偏不倚,隔岸觀火,或左顧右盼,謹小慎微,或不明事理,鼠目寸光,或逢場作戲,似是而非,或腳踏兩船,左右逢源,或趨炎附勢,見風使舵,或膽小如鼠,畏葸不前,或執迷不悟,麻木不仁。
也許有人說周家澤人圓滑世故,其實是忠厚老實,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