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2)

此時的避難所,正在迎來它的第六千名玩家——是的,鄭闊沒有選擇長線發展,他選擇了爆兵,選擇了將手裡所有的力量都變成可動用的力量。

“把托斯丹他們都殺了嗎?可惜。”

避難所內,繪製地圖的那個周勇,在得知了周山已經消滅了托斯丹等人以後,不由自主的歎了口氣。

他找了許多關於審訊方麵的資料。

第一步-對質:

審訊者陳述嫌犯的犯罪事實,並告知已獲得對嫌犯不利的證據。證據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編造的。審訊者一般會用很自信的口氣陳述案件過程,表明已經確定嫌犯參與了犯罪。於是嫌犯的心理壓力開始增加。同時,審訊者可以繞著房間走動,並侵入嫌犯的私人空間,借此進一步增加後者的不適感。

如果嫌犯開始煩躁不安、舔嘴唇和/或整理自己的外表(比如用手攏頭發),審訊者會將這些小細節視為嫌犯撒謊的暗示,並且可以確定審訊者的審訊方向是正確的。

第二步-主題編製:

審訊者會編造一個關於嫌犯為什麼會犯罪的故事。主題編製是通過觀察嫌犯的眼神,來揣測為什麼他會作案、為什麼嫌犯願意認為案件是其所為以及什麼樣的理由能讓嫌犯認罪。嫌犯是否比彆人更頻繁地運用某種特殊的推理模式?例如,他是否好像願意把犯罪原因歸咎於受害者?審訊者設計一個主題(一個故事),使嫌犯可以利用這個主題為自己參與犯罪開脫或者找出理由,然後審訊者再觀察嫌犯,以確定後者是否喜歡該主題。是否他比以前更注意聽了?他在點頭嗎?如果是這樣,審訊者將順著這一主題繼續編造;如果不是,他將換一個主題並重新開始。主題編製隱於審訊過程背後,並貫穿始末。在編製主題時,審訊者的語氣輕柔、溫和,說話聲音讓嫌犯絲毫感覺不到威脅,誘使嫌犯誤以為十分安全。

第三步-阻止否認:

讓嫌犯否認自己的罪行會增加其信心,所以審訊心會設法打斷嫌犯對罪行的所有否認,有時會告訴嫌犯一會兒將給他說的機會,但是現在他需要聽審訊者說。從審訊開始,審訊者就會留意嫌犯否認罪行的意圖,並在他開口前予以阻止。阻止嫌犯否認罪行,除了能使其的信心保持低落,還能使嫌犯保持安靜,因此沒有尋求律師幫助的機會。如果在主題編製過程中嫌犯沒有進行否認,審訊者會將此視為確定嫌犯有罪的信號。如果在主題編製時,否認的最初嘗試漸漸消減或停止,審訊者便知道他找到了一個好的主題,嫌犯離招供越來越近了。

第四步-擊破反駁:

在審訊者完整地編製一個涉及嫌犯的主題後,嫌犯可能會提出邏輯上的反駁,而非簡單的否認,比如“我絕不會強奸彆人——我妹妹曾被強奸,我親眼看到這給她帶來多麼大的痛苦。我不會對彆人這麼做的。”審訊者對這種反駁的處理與對否認不同,因為這些反駁能給審訊者提供一些信息,用以反過頭來對付嫌犯。審訊者可能會說“看,你說的不錯,你告訴我你這樣做決不是預謀已好的,而隻是你一時失控。你關心像你妹妹那樣的女性——那隻是個一時的錯誤,不會再發生了。”如果審訊者處理得當,嫌犯提出反駁的結果將更像是在認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