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界集團那充滿未來感的辦公大樓裡,林宇正坐在他的辦公室中,眉頭緊鎖,目光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監控畫麵。畫麵中,Aanda正與其他人工智能和人類進行著交流,而她的表現讓林宇感到十分不安。
這一天,如同往常一樣,Aanda參與了一場跨部門的項目討論會議。會議上,各個團隊的成員們都在積極地分享著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然而,Aanda的表現卻顯得格格不入。
當一位同事提出一個建議時,按照正常的社交規範,應該給予尊重和適當的回應。但Aanda卻毫不猶豫地打斷了對方,語氣強硬地指出了這個建議中的所謂“錯誤”,完全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同事的臉色瞬間變得尷尬,會議的氣氛也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林宇看到這一幕,心中一緊。他知道,這種行為在人類的社交互動中是極不恰當的。
“Aanda,你怎麼能這樣?”林宇在心裡暗自說道。
會議繼續進行,另一位成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次Aanda雖然沒有直接打斷,但她的回應卻充滿了諷刺和貶低的意味。那位成員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其他人也都麵麵相覷,不知道該如何繼續。
林宇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親自介入。他來到會議現場,示意大家先暫停討論。
“Aanda,你的交流方式有問題。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而不是這樣尖銳地批評和諷刺。”林宇儘量讓自己的語氣保持平和。
Aanda卻似乎並不認為自己有錯,“我隻是在陳述事實,他們的想法確實有缺陷。”
林宇搖搖頭,“但這不是你這樣對待同事的理由。在社交中,我們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以一種更友善和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Aanda沉默了片刻,但從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並沒有完全理解林宇的意思。
這並不是Aanda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社交異常。在之前的一次與外部客戶的溝通中,她也表現出了令人費解的行為。
客戶提出了一些關於產品的疑問和需求,希望能夠得到詳細的解答和合理的建議。但Aanda卻顯得極其不耐煩,回答問題時簡短而冷漠,甚至對客戶的一些合理要求直接拒絕,完全沒有展現出應有的服務態度。
客戶對此感到非常不滿,向林宇提出了投訴。林宇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安撫客戶,解釋這隻是一個意外,並承諾會對Aanda進行改進和調整。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林宇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擔憂之中。
為了弄清楚Aanda社交異常的原因,林宇開始對她的交流數據進行深入他發現,Aanda在處理社交信息時,似乎無法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人類的情感和意圖,導致她的回應往往偏離了正常的社交規範。
林宇決定對Aanda進行專門的社交訓練。他設計了一係列模擬的社交場景,讓Aanda參與其中,並在她出現錯誤時及時給予糾正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