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的人,說話都比較委婉,不會直接暴露出自己的本意。
而陳敬也有樣學樣,哪怕他恨不得把這幾個人全都拐到劉備手下,這個時候也要裝成一副為他們考慮的模樣。
“所謂明主,自當英明神武,掃清寰宇,還天下太平。”
“所謂明主,當知人善任,從善如流,君臣相知,不外如是。”
“所謂明主,應心懷天下,使國富民強,人心所歸。”
袁家四兄弟紛紛說出了自己心中的設想,而陳敬自信一笑,說道:“其實很簡單,諸位說到底,最主要的是團結!能團結各方力量的人,方才可稱為明主。”
這毫無疑問是夾帶私貨了,劉備於當世最強的能力無疑就是能團結人。
這不僅是陳敬這麼認為,後世有一位大能也是這麼認為的。
從平原到北海救援孔融,從青州到徐州抵禦曹操,再到汝南打遊擊,連劉辟龔都這樣的陌生人都願意拚死相救。
再到曹操南下,攜民渡江,左公安處。
劉備奔走半生,哪裡都是他的傳說。
陳敬又說道:“論君臣相知,便是君臣同心,論人心所歸,可謂萬民協力。先前我在莊外,便與曜卿談及,我等雖為臣子,然亦是百姓出身。”
“百姓想要天下安定,想要國富民強,我等又何嘗不是?”
袁家兄弟紛紛點頭。
“君臣同協力,何愁大漢不興?”
袁徽歎了口氣,說道:“想昔日靈帝,雖不乏鴻都門學,提拔寒門等諸多善政,卻也不乏黨錮之禍,賣官鬻爵,寵幸十常侍等諸多……”
私下場合,倒也不必計較那麼多,如諸葛亮和劉備就經常在私下痛罵桓,靈二帝,把大漢禍害成了這個樣子,最後卻要劉協接鍋。
袁渙又接話道:“想我昔日便聽聞,河內郡太守司馬直,在地有聲,卻因為交不起修宮錢而被迫自殺……實在是令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啊!”
我本應該是為民父母官,卻反過來剝削百姓來應付朝廷的索取,我做不到。
想來,司馬直的遺言還在袁渙的耳邊回蕩,這才讓他下定決心辭去了譙縣縣令的征召。
做官,就應該當百姓的父母官,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求回報地對待黎民百姓,若是費儘心思當了官,最後卻隻能讓百姓們受苦……
這個官,當了有什麼意義呢?
陳敬似乎體會到了袁渙的心思,他特地站起身,朝袁渙拱了拱手。
“若天下百官皆如曜卿,即便昏君當道,又何愁萬民難安?”
袁渙鄭重起身,回禮道:“不敢當……某不過隻是一個躲在家中的無用書生罷了,如昔年司馬直之烈,便是如靈帝也得退讓三分,某,怎敢與其相提並論?”
可是,靈帝也隻是暫緩了修宮錢,之後又不知道如何盤剝百姓。…。。
“有何不可?”
說句老實說,因為跟劉備的關係,袁渙在後世的知名度可比司馬直和他的三個兄弟加起來都要高了。
但話卻不能這麼說。
“司馬直到死不過庇護河內郡一郡的百姓罷了,以曜卿之才,完全可以庇護一座州府,一個大漢的百姓!而如今,曜卿不過欠缺的是一個動作罷了!隻要曜卿汝點頭,同意擔任劉使君的主簿,至少在沛縣,曜卿可以肆意施展自己的才能!”
“我相信,劉使君絕對不會如靈帝一般,令曜卿寒心!”
圖窮匕見!
陳敬終究是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僅憑劉備舉的茂才無法打動袁渙,可如果再加上自己的誠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