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喝足,又是安穩一覺。
許康老爺子似乎並沒有打算給陳敬送個姑娘加深感情,陳敬沒機會感受什麼溫香軟玉在懷,天就亮了。
知道時間緊迫的陳敬也隻能帶著村民們加快速度,爭取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陳郡。
根據《三國誌》記載,袁渙在劉備任豫州刺史期間,應當還留在家中,但也不乏有出門闖蕩的打算。
若是去的晚了,不說趕不上之後曹操二征徐州,怕不是還得吃個閉門羹。
但相比較在許家村,這次訪問袁渙就順利得多。
陳郡袁氏是當地大戶,找到他們家門口並不難。
遞上拜帖,奉上禮物,順便把表袁渙為茂才的文書拓本一同交了上去。
表袁渙為茂才的文書原件還敲了章的,自然是上交給劉協了。
但是等到那邊消息傳來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而劉備無疑是希望袁渙能以最快速度走馬上任的。
隻能以拓本表示誠意,讓陳敬把袁渙請來先。
在門口沒站多久,便有人來請陳敬等人進門。
陳敬見此人外貌不凡,自帶一副和氣,卻不顯得市儈,便拱手作揖:“下官陳敬,見過袁公。”
眼前這人便是袁渙。
他笑嗬嗬的,平視著陳敬,隨後也拱手一禮,笑道:“草民陳郡袁渙,見過先生。”
他這是變相拒絕了嗎?
陳敬俯下身子,又不自覺歎了口氣。
果然,劉備就給他一個主簿的官職,不過一個舉主的名頭罷了,袁渙哪會這麼容易上套啊?
陳敬又行禮,說道:“先生……敬敢問先生之誌。”
袁渙講究禮儀,陳敬便恪守禮儀,總歸是照著對方的喜好走。
袁渙見狀,便又回禮道:“不敢當先生,渙還在學習中,正打算不日前往淮南之地遊學,鍛煉自己。”
這就是明確拒絕劉備的征辟了。
陳敬來時便已經做了腹稿。
他早就知道袁渙打算出門遊學,也或許是避難。
而對於陳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打消袁渙遊學的想法,而是讓袁渙決定追隨劉備!
光憑一個茂才是遠遠不夠的!
“敬敢問先生,遊學者為何?”
“遊學以博文,知民生疾苦。”
陳敬反問:“難道先生居於陳郡,便不知曉民生疾苦了嗎?陳國雖有陳王劉寵鎮守,這段時間相對安穩,但是周邊各郡國相互吞並之亂象,陳王劉寵莫非不知?先生耳聰目明,難道不曾聽見百姓流離失所而號哭之聲,難道不曾看見白骨露於野?”
“大漢天下莫不如此,無論南北!先生有國士之才,緣何隻默許百姓死傷離散,而不奮起以平定亂世?”
“某以為,當次亂世,似先生這等有才之人,正應追隨明主,以安天下,而非浪費時間,去見識自己已經知曉的事情。”
袁渙愣了半晌,才反應過來,眼前這位儒生打扮的人,似乎是在訓斥自己。…。。
以往都是自己訓斥彆人,今天居然會有人能訓斥自己?
袁渙當真有些不習慣。
他拱了拱手,又問道:“敢問先生名諱。”
陳敬拱手:“彭城國陳敬,字仁傑,現為劉使君麾下書吏。”
袁渙回禮道:“陳郡袁渙,字曜卿。請問,君所言之明主,可是豫州劉使君?”
他們這才算是正式自我介紹了。
袁渙沒有掩飾自己的門第,就像陳敬,說出“彭城國”這三個字後,袁渙便知道,陳敬並不是什麼大族子弟。
陳敬笑道:“我知先生乃愛惜百姓之人,這才特意來陳郡請先生出山,可先生莫不知我等亦是百姓,竟將我等攔在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