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法國傳統(2 / 2)

長空戰機 趙得著 2614 字 2個月前

“是的,在815A附近消失。”

所謂的信號,就是電磁信號乾擾源,這些不明飛行器會一直向著四周釋放電磁乾擾,而隻要這種乾擾消失,就證明對方被擊落或離開了。

“應該是被擊落了。”艦長思索了一下,說出自己推論。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那麵有沒有擊落不清楚,但這麵是一定擊落了,既然擊落不明飛行器,那麼殘骸肯定被打撈了。

想要獲得殘骸用強的那是自尋死路,東大認真點的話,戴高樂航母直接就要吃東風,他們過來就是刷一下存在感,順便給老美上點壓力,畢竟東大和法國隔著那麼遠,地緣上來說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東大不是有句古話麼,叫雪中送炭,雖然815A被攻擊的時候“沒來得及”伸出援手,但不代表現在不可以。

在與815A保持一個禮貌又不失體麵的距離後,戴高樂號航母航速降低了一些,海陣風蒸汽彈射起飛,替換空中燃油不足的艦載機,並主動幫815A在卡爾·文森號航母作戰群的方向撐開一個預警圈。

有些事,看破不說破...誰說外國人隻會公事公辦,不會人情世故的。

戴高樂號的部署自然不能逃過WJ7與衛星的眼睛,它的一舉一動通過激光通信,發送至作戰指揮中心。

負責指揮作戰的指揮員看著戴高樂號的舉動,有些難崩,先無視“北約共同防禦條約”,直接掉頭跑路,在協議裡法國在北約中有很強的自主性,可以不和北約共同進退。

賣了老美掉頭開溜,也是發揮二戰傳統了。

戴高樂號釋放出的善意,東大自然是看在眼裡,但是有些事不是他們可以決定的,他們的任務是指揮作戰,不是東大外交部。

情報層層上報,經過高層開會商討後,回饋到指揮部這裡:原則上同意,但戴高樂號要聽從遼寧號指揮。

戴高樂號沒得選,在整個西太這裡,離它最近的是東大,能護得住它的還是東大,至於說日本韓國什麼的,法國佬都不帶正眼去看的。

對戴高樂號進行保護,也是出於多種考慮。

第一,作為一種人類從未發現,並記錄過的現象——天坑,裡麵有太多的未知,而未知則代表危險。

第二,老美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已經被打廢了,而核動力航母這東西彆看高速續航能力強,可是保養也是個問題,核反應堆可不是一個好伺候的東西,保養遠不如常規動力航母。

老美的航母基本上都是上個世紀製造的,考慮到航母設備老化帶來的種種問題,老美能出勤的航母戰鬥群不足20%,卡爾·文森號廢掉後,最多也就隻有2-3個航母戰鬥群可以出勤。

天坑到底會有怎麼樣的發展還不清楚,但整個環太平洋將麵臨巨大的軍事威脅將成為必然,多一艘航母,人類就多一個戰力,海軍可是技術兵種。

最後,賣給法國一個麵子,為以後合作做準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