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前狼後虎(2 / 2)

......

正當徐國章愁眉不展的時候,又有白羽探馬來報。

北邊,安陽王集結了約莫五萬大軍進駐虎門關,欲要堵截住騎兵部隊繼續向著大匈腹地深入。

眼下形勢急轉直下,已到了前有群狼環伺,後有猛虎追來的地步。

第二天,徐國章再次召集一眾軍官,召開臨時軍事會議,談論騎兵部隊接下的行動。

會上,徐國章將一封安陽王的親筆書信拿了出來,一一傳示。

傳到許青白手裡,他拿過來仔細看過。

這更像是安陽王的一封私人信函,大意是告訴這支騎兵部隊的主將之人,虎門關已經派駐了重兵把守,不可能得以突破。又在字裡行間,隱隱透露出一個信息,希望騎兵部隊能夠知難而退,不要踏進他得安陽王的轄境。

信件的最後,更是明明白白留著一句話,隻要騎兵部隊不踏境一步,他承諾他麾下的五萬駐軍,不會主動出關攻擊。

這位安陽王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騎兵部隊要麼調頭,要麼轉向,反正隻要不往他那裡跑,他就會睜隻眼閉隻眼,當作看不見。

徐國章等大家一一看完私信,這才開口問道:“這封信是虎門關裡遣人送出來的,大家說說各自的看法!”

短暫沉默後,軍官們紛紛開口,大家眾說紛紜,有的說提防有詐,有的說或可采信...

徐國章身邊的一位中年參軍分析道:“大匈幅員遼闊,自古民風彪悍,在北邊的大草原上,以及東北關外之地,夷蠻部落無數。雖然這些年統一實行王化,但仍是保留了大量的割據勢力,儼然自成一國,王朝力量很難得以滲入。一百年前,大匈王朝又開始實行勤王製,從此開始大封藩王,讓這些曆朝皇帝的兄弟們,駐紮在各地,一起為皇家鎮守天下...”

那位中年參軍,撚了撚有些花白的胡須,繼續說道:“勤王製在當時看來,初衷是好的。不過經過了這一百來年,弊端已開始呈現。天下王侯越封越多,不但每一代都有新的藩王出現,老一代的親王死後,其子嗣還能再繼位郡王。這些親王郡王,在轄境內將兵權、賦稅、徭役、刑罰等諸多要事全盤接收。這個天下,被這些親王、郡王們越分越小,大匈王朝的中央權威也因此一代不如一代...”

徐國章點頭讚同道:“確實如此,這些年來,大匈王朝已經屢屢出現調不動地方藩鎮的情況了,勤王製度的弊端,已見端倪。”

那位參軍則繼續說道:“一葉而知秋,我傾向於這位安陽王所言非虛。如今兩朝大舉兵事,戰局走勢不明,不排除這些親王郡王們,心存保存實力的想法。”

徐國章笑道:“聽說這次大匈集結三十萬大軍扣關,咱們這位安陽王可是被硬剮了一坨肉,被攤派了兩萬步兵隨軍南下!”

一位青年都尉站起身,謹慎開口道:“既然前邊堵著,輕易過不去,咱們還有沒有必要衝過去,跟這位安陽王拚個魚死網破呢?”

另一位軍官也站起來,聲如悶雷,說道:“我大軍此行,已經燒掉了敵人糧草不計其數,銷毀各類軍械裝備十萬有餘,沿途軍需倉庫、烽燧驛站皆被破壞殆儘,敵人短時間之內,不可能再重啟補給線路。”

又有一人附和道:“除此之外,我們已經成功調動了敵人邊境線上的兩撥援軍,讓至少五萬敵人回援,有力地牽製住了敵人在邊境上的攻勢,戰略目的已經基本達成。”

終於有人提議道:“依我之見,再往前走,不說會在那虎門關下折損多少兄弟,就算衝過了虎門關,咱們剩下的部隊,也可能會再無建樹...不如見好就收,伺機回朝。”

徐國章一一聽著,他暫時沒有發表意見。

可也許正是因為他暫時沒有發表意見,造成了一種默許和縱容下的討論,主張撤退的人,紛紛先後附和。

但凡開口之人,無一異議。

片刻之後,主張撤退的一方人,都差不多已經先後開口。在座的一眾軍官,約莫還剩下包括許青白在內的七八個人遲遲沒有開口,也不知道是對此持有不同意見呢,還是就僅僅表示一種默認。

許青白獨自盯著手裡的行軍地圖看了半天,終於孤身站了起來,環顧眾人,朗聲問道:

“僅憑敵人的隻言片語,怎可全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