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回校演講(6.4k)(2 / 2)

“所以,您能具體舉幾個您親身經曆的例子嗎?在您創業初期,是如何找到這些有杠杆的機會的呢?”

李凡略微點了點頭,深思了一下回答道:“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其實,在我創業初期,也沒想得那麼清楚,但我知道一件事:我要找到那些我能做得更好,且能通過技術、網絡、資源來放大的事情。”

“舉個例子,我最開始的公司開發了一款便攜通訊設備。”

“那時候市場上的通訊設備市場有限,需求也不明顯,但我看到了它未來可能具備的杠杆效應——一旦設備普及開來,它可以讓無數人連接在一起,並將溝通效率放大無數倍。”

他看著台下認真的麵孔,繼續說道:

“這就是杠杆的作用,不是每件事從一開始你就能看到它的潛力。”

“但你要有耐心,找到那些能通過你的努力產生倍增效果的事情。”

“哪怕隻是寫一篇文章、開發一款軟件,或者設計一個簡單的產品,隻要它能不斷被放大和積累,最終都會產生巨大的回報。”

台下有幾個人點頭表示讚同。

接著,又有一位女生舉手發問。

學妹B:“李凡學長,我看您之前的文章,其中有提到‘不要一上來就做大事’,而是要把大事拆分成小事。”

“可有時候,我們的目標似乎總是遙不可及,難以具體操作。”

“您是怎麼應對這些大目標的?有沒有什麼具體的策略或者方法,可以分享給我們呢?”

李凡:“非常好的問題。‘大目標’往往會讓我們感到畏懼,因為它們看起來像是山一樣高,很難一步登頂。”

“所以,我的策略是把它分解成很多小目標,讓每一步看起來都可以實現。”

他笑著舉例:“比如,我的目標之一是讓星聯集團成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

“如果我每天想著這個目標,可能會因為它太大而陷入焦慮。”

“所以我會問自己:今天我要做什麼才能離這個目標更近一步?”

“可能是簽署一份合作協議,可能是跟團隊討論一個項目的技術細節,或者是花時間研究市場趨勢。”

“這些小事每一件都很具體,而且每一件都會朝著大目標推進。”

他停頓了一下,環顧四周,強調道:“記住,積累是你最強大的武器。”

“無論多大的目標,隻要你每天前進一點點,最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遠。”

“而一旦你進入這個良性的反饋循環,整個過程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接下來,一位看起來非常自信的學弟站了起來,提出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問題。

學弟C:“學長,您剛才談到了‘反饋循環’。”

“可是有時候,我們得到的反饋可能是負麵的,比如有人批評我們,或者我們在努力中不斷遭遇失敗。”

“您是怎麼麵對這些負麵反饋的?又是如何保持自信和動力的呢?”

李凡沉思片刻,臉上浮現出一絲沉穩的微笑。

李凡:“負麵的反饋其實是你最寶貴的資產。”

“我們往往害怕聽到批評,因為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不如彆人。”

“但是,隻有不斷修正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我想分享一件事——在我創業初期,有一段時間,我的產品幾乎被市場否定,客戶不滿意,投資人也失去了耐心。”

“當然,那個時候我的投資人主要是我的父母,還有幾個朋友。”

“但是,你要知道,不管投資人是誰,哪怕錢都是我自己的,其實我麵臨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但我沒有因此停下腳步。”

他稍微頓了一下,繼續說:“相反,我讓自己冷靜下來,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問題出在哪裡?第二,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它?”

“這些負麵反饋讓我看到了一些我之前忽略的細節,幫助我優化產品、調整策略,最終獲得了成功。”

他看向提問的學弟,語氣堅定:“麵對負麵反饋,重要的不是你當下的感受,而是你如何利用這些反饋來調整自己。”

“每一個負麵反饋,都是你前進路上的重要修正點。”

“保持開放的心態,接受批評和挑戰,正是讓你進入良性循環的關鍵。”

此時,現場氣氛變得更加熱烈,李凡的回答顯然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鳴。

接著,另外一位學妹站起來,繼續提問。

學妹D:“李凡學長,您能談談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如何應對技術的快速變化,尤其是我們年輕人,如何利用這些新技術來找到自己的杠杆點呢?”

李凡:“這是個時代性的問題。”

“技術的進步讓我們的機會變得前所未有的多,同時挑戰也變得更大。”

“但不要害怕技術的變化,真正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這些變化。”

“不要總想著追趕每一個最新的潮流,而是要找到那些與你的興趣、能力和資源匹配的方向。”

他語氣放緩,給予台下年輕人鼓勵:“掌握一項核心技能,並且結合新的技術趨勢去放大它。”

“這就是你們應該尋找的杠杆點。”

“不要害怕走得慢,因為在這個時代,你能持續學習和調整,才是最重要的競爭力。”

台下再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李凡微笑著向學弟學妹們表示感謝。

最後學妹E繼續跟著問道:“李凡學長,那如果我們想做一件長期有回報的事情,您會建議我們從哪一步開始呢?”

李凡思考片刻,認真地說道:“最重要的是,不要急於求成。”

“你可以從最小的事做起,比如每天閱讀行業內的文章,保持對新技術的學習。”

“或者每天花半小時寫點東西,把你一天的思考、感悟記錄下來。”

“你會發現,一年後,這些小積累的回報遠超你預期。”

“很多人以為成功是因為他們抓住了某個機會,但實際上,真正的成功來自於長期的積累。”

李凡他的回答不僅解答了大家的疑惑,也為他們未來的職業規劃,和人生選擇提供了方向。

演講的問答環節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李凡再次走下講台,帶著沉穩而充滿力量的步伐離開了會場。

-----------------

演講結束後,李凡與其他演講者,還有校方一起走向附近的一家私密餐廳,準備參加晚宴。

席間,校長首先開口:“李凡,今天的演講太精彩了,我們學校的學生,太需要這樣的精神鼓勵了。”

“尤其是關於杠杆和複利的理念,很多人可能在書本裡看到過,但你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講,真的讓大家印象深刻。”

李凡謙虛地舉起酒杯:“校長您過獎了,今天能回到母校演講,我也非常感慨。”

“這些年在外打拚,有了些許成績,但每每回想起大學時期,還是覺得這裡給了我最初的養分和啟發。”

校方副校長接過話頭:“聽說你們公司的發展非常快,已經成為業界標杆了,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們的未來戰略嗎?”

李凡微笑著說道:“其實公司現在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深入技術創新和全球化市場。”

“同時在集團化運營上繼續深化管理機製,當然,這一切的基礎還是靠團隊的凝聚力。”

“說到這個,我不得不提今天也在場的幾位功臣,比如我們市場的蘇雅馨、技術的方東河,還有運營的周漢祥等,這些都是我們團隊的好夥伴。”

席間的幾人相視一笑,蘇雅馨說道:“是啊,今天李總的演講也讓我再次深刻意識到,我們公司的成長,離不開李總這些年,對戰略和團隊的獨到見解。”

喬鳴夏喝了一口咖啡,補充道:“李總說得對,我們每一步其實都是在為未來做積累,慢慢滾大這個雪球。”

氣氛融洽,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談論著公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也聊到校園生活的回憶,李凡偶爾調侃幾句,活躍著現場氣氛。

整個聚餐不僅是一次感謝與交流的機會,也是團隊共識進一步深化的時刻。

晚宴結束後,李凡站在校門口,看著校園的燈光,心中感慨萬分。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演講和聚餐,更是他與母校、與團隊、與未來的一次連接。

這條路雖長,但充滿了希望和挑戰。

-----------------

他認為,許多人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沒有能力或運氣,而是因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忽視了那些微小但至關重要的錯誤,沒有及時糾正,從而一步步偏離了長期正確的道路。

......

深市大學自建校以來,培養了無數傑出人才,李凡無疑是截止目前,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星。

他用自己的行動和成績詮釋了何為“以實乾為基石,以遠見為燈塔”。

他不僅是星聯集團的創始人、科技領域的領軍者,更是深市大學精神的最佳代言人。

他始終堅守著對於知識和實踐的敬畏,始終保持著對於人生每一步選擇的慎重態度。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超越時代的智慧——不急於追求短期的成功,而是著眼於長期的積累;不被瞬間的成敗困擾,而是持續優化每一個決策與行動。

這種智慧,正是所有身處變革時代的人們,最為需要的寶貴品質。

李凡的名字,將不僅僅作為商界傳奇留在史冊中,更將作為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超越的榜樣,永遠銘刻在深市大學的校史當中。

我們將李凡的故事記錄在案,不僅僅因為他如今的成就,更是為了鼓舞未來一代代學子在麵對挑戰時,能夠像他一樣,堅持初心,堅守長遠目標,不因短暫的得失而迷失方向。

李凡的名字,必將成為母校曆史中閃耀的篇章,也將在更多年輕人心中激蕩起前行的動力。

他是深市大學的驕傲,更是這片土地上,無數心懷夢想的青年們的榜樣。

他讓我們相信,在風雲變幻的商界,真正能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於那種“看似樸實無華,但始終堅持正確方向”的智慧與遠見。

——摘自《深市大學學報·星聯李凡重返母校,分享未來戰略與人生感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