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中旬,深市大學。
在上個月,李凡就接到了母校回校演講的邀請,希望可以進行一次關於“人生挑戰”的主題演講。
當時李凡思索之後,就同意了這件事情,想到這裡,李凡的腦海中,還浮現出了當時的情景......
-----------------
這天,李凡正忙於星聯集團新產品的研發會議,突然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電話。
電話那頭,是深市大學的副校長,語氣熱情而期待。
副校長告訴李凡,學校近期將在校內舉辦一個“傑出校友講座”係列活動,邀請了多位校友分享他們的創業、職業和人生感悟。
李凡作為曾在校內活躍的計算機係畢業生,且如今在科技領域卓有成就,成為了副校長的重點邀請對象。
李凡一邊回憶著當年在校的時光,一邊思考著這次演講的意義。
他不願隻是分享那些光鮮亮麗的成就,而是更想把自己一路走來所經曆的挑戰與困惑真,實地告訴學弟學妹們,幫助他們在麵對未來時能有清晰的方向。
所以,在簡單的思考之後,他最終答應了校方的邀請。
-----------------
而站在校方角度來說,李凡作為母校優秀校友,他的成功不僅體現在他創立了星聯科技,更在於他帶領公司走向集團化,進入多個未來科技領域。
他的一舉一動早已引起了校方的關注,而這次演講,也承載著李凡對年輕學弟學妹的激勵與傳承。
-----------------
演講當天,李凡來到了熟悉的校園。
此時的深市大學,校園裡洋溢著一股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初夏的陽光透過葉隙,灑落在蜿蜒的林間小道上,形成斑駁的光影。
學子們三三兩兩,或步履匆匆地抱著書本,或悠閒地坐在花壇邊,享受著微風的拂麵。
圖書館前的草坪上,幾隻蝴蝶翩翩起舞,時而停歇在花瓣上,時而又隨風飄揚。
遠處的操場上,學生們在籃球架下揮汗如雨,呐喊聲、助威聲此起彼伏,充滿競技的激情與活力。
小湖邊,一對對情侶依偎在長椅上,低聲細語,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
湖麵上,幾隻鴨子悠閒地遊弋,偶爾發出幾聲歡快的叫喚。
湖邊的柳樹輕拂水麵,似乎在為這靜謐的畫麵增添幾分柔情。
教學樓的走廊儘頭,幾位老師正圍在一起討論著學術問題,神情專注而認真。
食堂門口,擺放著簡易的餐桌和椅子,學子們在這裡交流著一天的見聞,笑聲和談話聲交織成一片溫馨的氛圍。
偶爾有幾隻麻雀蹦到地上,尋找著掉落的食物碎屑。
李凡一邊走過曾經無數次經過的校道,一邊感歎著校園裡的一草一木,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學生們依然朝氣蓬勃,三三兩兩地從教學樓走出,手裡拿著書,討論著功課和未來的計劃。
這一切讓李凡有些恍惚,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多年前,那個初涉社會、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日子。
李凡在演講前特意拜訪了幾位昔日的老師。
這些曾經在課堂上嚴厲而耐心的導師,如今見到李凡都笑著誇讚他的成就,並感慨他是學校的一張名片。
李凡謙虛地回應道:“老師們的教誨,永遠是我最大的財富。”
隨後,李凡來到演講會場準備。
他站在寬敞的講台前,目光掃過漸漸湧入會場的年輕麵孔。
每個學弟學妹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對未來的期待與好奇,而這讓李凡更加堅定了他演講的方向:不是講成功的路徑,而是講如何麵對生活中的困難與選擇。
-----------------
在演講正式開始之前,李凡有一段時間,與幾位學弟學妹近距離交流。
在他們的交談中,李凡發現如今的年輕人,依然麵臨著許多同樣的困惑:未來的職業選擇、技術的快速發展、行業的變革速度,以及個人成長的焦慮。
一個學弟問:“李凡學長,您在創業初期,有沒有特彆困惑的時候?您是怎麼走出來的?”
李凡笑了笑,語氣平和:“困惑和迷茫其實一直存在,不管你創業還是工作。”
“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成功的我,但我當初也有很多不確定的時刻。”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持反饋循環,時刻調整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的答案。”
這讓李凡意識到,學弟學妹們真正需要的,不僅是經驗的傳遞,還是心態的調整。
他決定在演講中,用更多的實際例子和他們分享,而不是隻講大道理。
-----------------
會場漸漸坐滿了學生,連過道上都站滿了聽眾,氣氛熱烈而期待。
主持人簡單介紹了李凡的背景後,李凡緩步走上講台,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學生們的眼神充滿了好奇和敬仰,這讓李凡感到了一絲壓力,但他很快調整好情緒,微笑著麵對大家。
燈光打在李凡的身上,照亮了他堅定的表情。
他看著台下的學生,感受到自己此刻肩負著的,不僅是分享成功的責任,更多的是引導他們走向更加清晰未來的使命。
就在這時,李凡站在講台上,稍微停頓了一下,望著台下那些年輕而充滿希望的麵孔,隨後以堅定的語調,開始了他的演講。
-----------------
“各位學弟學妹們,今天站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我人生中的重大領悟——人生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可能你們會覺得,是創業的艱辛,還是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但我今天要告訴你們,人生最大的挑戰,是糾正反饋循環,並且能夠持續保持這個循環。”
他環顧四周,看到許多年輕的眼神充滿疑惑。
“可能有人會問,什麼是反饋循環?”
“簡單來說,反饋循環就是接受外界的意見和建議,調整自己,變得更好。”
“但是,我們都知道,現實中的反饋並不總是積極的,甚至有時候,真正有價值的反饋,是那些刺耳的、你不想聽到的真話。”
李凡頓了頓,語氣變得更為深沉:
“我告訴你們,這個世界很複雜,外界對你的評價有時帶著情感、利益、甚至偏見。”
“而那些能給你逆耳忠言的人,往往是你最應該珍視的。”
“但問題是,隨著你走得越來越遠,成就越來越高,人們出於種種原因,可能不再敢對你說真話。”
“身處高位的人,最危險的不是做錯事,而是因為聽不到真話,而永遠無法糾正自己的錯誤。”
他目光掃過全場,眼神中帶著一種深深的認真。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人生最大的挑戰,不是成功與否,而是能否保持一個持續的反饋循環。”
“當你做了錯事時,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承認?”
“當彆人告訴你你的思路不對時,你是否能虛心接受?”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當所有人都對你保持沉默時,你是否還能保持一顆自我反省的心,去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
李凡的語調逐漸變得柔和,但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分量: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保持這種不斷糾正、不斷進步的狀態,你的人生會變得怎樣?”
“這不僅僅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中、在每一個與你相關的領域。”
“那些看似平凡、甚至有些瑣碎的改進,會在長時間的積累下,變成推動你不斷向前的巨大動力。”
他停頓了一下,給台下的學生們留下一點思考的時間,隨後繼續說道:
“你們現在或許還未踏入社會,但請記住這一點:未來的你們,將麵對無數次選擇、無數次挑戰。”
“你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學術知識、技術能力,更需要一顆能夠接受反饋,並且有勇氣不斷修正自己的心。”
“這種能力,將決定你們能走多遠。”
李凡稍微停頓,最後以堅定的語氣總結道:
“人生的終極挑戰,不是你取得了多少輝煌的成就,而是在這漫長的旅途中,你是否一直保持著糾正錯誤、接受反饋的勇氣。”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無論將來走到多高的地方,都永遠不要失去這種能力。”
“感謝大家。”
全場一片沉默,學弟學妹們,都被李凡的話深深觸動了。
他沒有用炫耀的語言,卻用最真實的經驗和教訓,為他們描繪出了一幅關於成長和自我完善的藍圖。
這不僅僅是一場演講,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
過了10多秒之後,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弟學妹們顯然對他剛才所傳達的理念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然而,這隻是個開始,接下來的問答環節,才是真正可以深入探討細節、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李凡微笑著示意大家安靜下來,準備回答聽眾的提問。
第一個站起來提問的是一位看起來有些緊張的男生,顯然對李凡的講話內容充滿了好奇。
學弟A:“李凡學長,對於有人說的‘做有杠杆且複利的事’,但有時候,我們不知道什麼事是有杠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