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深市。
星聯集團的高層會議室中,李凡坐在會議桌首席,前方的投影屏幕顯示著一組複雜的數據圖表,主題是關於未來無線通訊市場的潛力分析。
除了李凡,會議室裡還有方東河、曲雲山以及其他幾位核心技術人員,他們正在討論一項全新的通訊產品構思——StarComm3。
李凡首先發言:“大家都知道,我們的【StarComm2】已經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但我認為這隻是個開始。”
他手中的激光筆指向屏幕:“未來三到五年內,港府乃至整個亞洲的通訊市場將發生一場革命。”
“無線通訊將成為核心,而不僅僅是現在的語音通訊,短信息、數據傳輸等功能將帶來新的市場契機。”
“雖然我們已經在【StarComm2】當中引入了短信功能,但是還遠遠不夠。”
方東河沉思片刻,提出疑問:“我們現在的產品主要以語音為主,難道未來會有如此大規模的需求?短信息這種功能會被消費者接受嗎?”
李凡笑了笑,他從未來歸來的知識,賦予了他超越時代的洞察力。
“是的,這正是關鍵。短信息,或者你可以稱它為‘短信’,將成為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用戶可以在不打電話的情況下,快速傳遞信息。”
“這種方式會在未來大行其道,甚至超越語音通訊。”
“甚至,以後我們還可以專門做一款以發‘短信’為主的產品或者軟件,因為單純的發短信還是需要給運營商錢的,這對用戶來說也是一筆支出。”
“而我剛才說的,是我們開發出來,讓用戶、讓消費者免費使用的。”
“當然,這個是後話,我們以後再說。”
會議室內的氣氛逐漸熱烈,方東河提出了技術難題:“李總,短信功能的確有潛力,但在現有的通訊網絡基礎上,如何保證穩定性?”
“現有網絡不支持大規模數據傳輸,更不用說未來的需求了。”
李凡點了點頭:“這也是我們必須麵對的挑戰。”
“現有的2G網絡雖然可以支持短信,但若想真正實現數據傳輸的普及,我們需要未雨綢繆,考慮未來3G甚至4G網絡的可能性。”
方東河眉頭緊鎖:“3G、4G?李總,這些技術似乎離我們還很遠。”
李凡笑了笑:“其實不遠,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通訊技術的升級會帶來新的基礎設施需求,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前布局。”
會議結束後,李凡帶領技術團隊進入了研發階段。
為了實現短信功能,團隊需要對現有的通訊器,進行全麵的技術升級。
研發過程中,困難接踵而至,尤其是網絡傳輸的穩定性和短信處理的延遲問題。
方東河一臉焦慮地走進李凡的辦公室:“李總,我們已經嘗試了好幾種編碼方案,但在當前的基站條件下,短信傳輸的延遲還是無法控製在理想範圍內。”
李凡坐在辦公桌前,思索片刻。
他清楚這是1992年通訊行業技術的局限,但他有未來的知識,知道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案。
他打開手邊的技術資料,詳細地講解了未來的通訊協議優化方向:“我們現在使用的編碼方式確實有局限性,未來的技術會轉向更高效的信道編碼方案。”
“我知道這對現在來說有點超前,但我們可以借用一些概念來改進現有技術。”
通過李凡的指導,團隊最終找到了一種能夠顯著降低短信延遲的編碼方案。
接下來的幾周裡,星聯集團的技術團隊夜以繼日地改進產品,終於在內部測試中實現了穩定的短信傳輸功能。
成功的喜悅彌漫在整個團隊中,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信心。
技術上的突破,讓李凡看到了無線通訊市場的巨大潛力。
但他清楚,僅僅依靠深市或國內市場是不夠的,必須迅速擴展到國際市場,尤其是通訊行業發達的港府。
因此,他決定與港府的電訊公司展開合作談判,借助他們的網絡基礎設施,迅速打開國際市場。
-----------------
而在此時,李凡正在看著秘書收集來的關於港府電訊公司的簡要資料報告:
港府電訊公司(HKT)是港府主要的電信服務提供商,成立於1988年,前身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電信曆史。
港府的電信服務始於1871年,當時由中日電話公司鋪設了第一條海底電報線。
1925年,港府電話公司(HongKongTelephoneCompany)成立,獲得了港府正賦的專營權,開始提供本地電話服務。
1988年,港府電訊有限公司成立,成為港府電信市場的主要運營商。
1992年(也就是今年),港府電訊旗下的CSL推出了GSM製式的移動電話服務,這是第二代數字無線電話服務的重要裡程碑。這一技術的引入標誌著港府移動通信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992年,流動電話用戶數量在2月突破300萬。到本月,撥號上網客戶數目接近100萬,這反映了互聯網服務在港府的迅速發展。
1992年5月,港府與粵省簽署了首份頻率協調協議,為兩地的通信合作奠定了基礎。
根據其公司在年度報告中的講話,東大經濟的發展以及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整合,促進了對電信服務的強烈需求,國際電話業務在這一年增長了35%。
同時,港府電訊麵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新運營商的進入,公司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以保持其市場地位。
其公司正在全麵推進網絡數字化,以提高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這一進程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李凡,通過係統反饋的資料信息,也知道港府電訊更不簡單。
港府電訊是港府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之一,在固定電話、寬帶和移動通信領域占據重要市場份額。它以高質量的服務和創新的產品而聞名。
同時在技術創新方麵,港府電訊不斷投資於網絡基礎設施,以支持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和更高效的通信服務。它在5G網絡的部署上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但是,它在1999年,會被Cable&Wireless收購,並在2000年被PCCW(電訊盈科)收購,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
在港府中環的摩天大樓會議室內,李凡和星聯團隊與港府電訊公司的高層坐在談判桌兩端。
對方公司的一位高管先發話:“李先生,我們理解貴公司的產品有一定的創新性。”
“但目前港府市場上已經有多家電訊公司在爭奪用戶,貴公司如何保證我們的合作能帶來真正的市場增長?”
李凡從容不迫地拿出一份市場分析報告:“目前港府市場上的通訊設備主要還是集中在語音通訊,但我相信未來的趨勢是數據傳輸,特彆是短信功能。這種快速便捷的溝通方式將成為主流。”
他繼續分析道:“我們星聯的通訊器,已經在技術上實現了這一功能,如果貴公司願意合作,我們可以迅速通過現有的網絡基站進行推廣。”
談判一度陷入僵局,港府電訊的高層,對於短信功能的前景心存疑慮。
但李凡的遠見和自信逐漸打動了他們。
他提到未來幾年通訊技術的升級:“港府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通訊需求必然會與全球接軌。”
“我預測,未來幾年內,3G甚至4G網絡會迅速鋪開,而數據業務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李凡知道,2001年10月1日,日本的NTTDoCoMo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商用3G移動電話服務,品牌名為“FOMA”(FreedomOfMobilemultimediaAccess)。
這標誌著3G時代的正式到來。
而3G網絡,主要基於WCDMA(寬帶碼分多址)技術,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和多媒體服務,相比於2G網絡,3G能夠支持視頻通話、移動互聯網等功能。
在2001年之後,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逐步部署3G網絡。
2002年,多個國家如韓國和部分歐洲國家,也開始商用3G服務。
在原本的東大,3G網絡的正式商用,則是在2009年,這一年被稱為東大的“3G元年”,三大運營商(東大移動、東大聯通和東大電信)相繼推出了各自的3G服務。
但是,李凡的到來,那肯定是不會讓這個事情還這麼晚才發生的。
在經過多次的談判和討論之後,雙方還是達成了基本共識。
最終,港府電訊的董事長站起來,伸出了手:“李總,我們相信您的判斷,期待雙方的合作共贏。”
-----------------
李凡從港府的談判桌上凱旋歸來。
但他深知,成功引入短信功能和與港府電訊公司的合作,隻是邁出第一步。
未來市場的真正製高點,是掌握通訊基礎設施的布局權。
通訊產品的成功,尤其是數據傳輸的實現,必須依賴更高效的網絡。
港府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東大尤其是深市,將是這場通訊革命的真正發源地。
回到深市,李凡站在星聯集團的窗前,俯瞰著這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他意識到,如果能率先與正賦合作推動通訊基站的升級建設,星聯集團將在未來不僅掌握深市的市場,更能影響整個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通訊網絡發展。
“李總,市正賦那邊傳來消息,今天下午的會議時間已經確定了。”秘書在一旁提醒道。
“好,準備好所有資料,我們要讓他們看到未來的藍圖。”
深市市正賦辦公樓內,李凡與星聯團隊,正準備與正賦官員進行談判。
會議室內燈光明亮,氣氛卻透著幾分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