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霓虹初上,高樓如林。
在城市的繁華一隅,一座裝飾豪華的彆墅靜靜地佇立。
它的外觀融合了西方建築的宏偉與東方美學的細膩,兩者的完美結合彰顯著主人的品味與身份。
彆墅內部,燈光溫馨,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
書房是這座彆墅的靈魂,厚重的紅木書架排列整齊,上麵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從古典文學到現代管理,無不體現出主人的學識淵博。
牆上懸掛的是一幅水墨山水,筆墨間透出一絲靜謐和從容。
一張大而寬敞的書桌,上麵鋪著光滑的綠呢氈,一台當時頗為先進的電腦端正地放置著,顯示出主人與時俱進的追求。
窗外,院落裡樹木蔥鬱,一池碧水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清澈,偶爾幾聲蛙鳴打破了寧靜,增添了一絲生活氣息。
窗外的月光灑在窗台上,給整個房間增添了幾分寧靜的氛圍。
李軍低頭看著茶杯,沉默了片刻。
隨後抬起頭看著李凡,帶著些許困惑地說道:“小凡,你現在把星聯搞得這麼大,做得這麼有聲有色,真不容易啊。不過......我一直有個問題想問你。”
“為什麼你要把公司弄得這麼複雜?以前漁船生意也沒這麼多講究,就是出海打漁、賣魚,再簡單不過了。”
“你現在搞的這些科技產品、管理製度,還有你提到的集團化運作,真的有那麼必要嗎?”
“我總覺得,商業化這麼嚴重,反而容易丟了本心。”
李凡微微一笑,知道父親在擔心什麼。
他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靠在椅子上,語氣溫和卻充滿了信心。
“爸,您這樣想,是因為您一直做的是漁船的生意,追求的是穩定。”
“但時代不同了,商業化不僅不會丟掉本心,反而會幫我們做得更好。”
“現在的市場和過去不一樣了。商業化,其實是為了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更加完善。”
李軍依然有些疑惑:“可是,我總覺得,越是商業化的東西,就越有點......失了那種原生態的味道。”
“像你小時候,漁船上打的魚,簡單、純粹,不像現在的市場,很多人一搞商業,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品質。”
李凡搖搖頭,微笑著說道:“爸,您說的其實是大家對‘商業化’的誤解。”
“我們總以為商業化會讓品質下降,失去原有的那種感覺,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商業化恰恰是為了讓我們在市場上站得住腳,甚至做得更好。”
他頓了頓,接著解釋道:“您想想,假如我們不商業化、不係統化管理,我們的產品就不會那麼專業,也不會那麼符合市場需求。”
“市場上有那麼多公司,大家都在爭相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我們如果隻守著一個小本買賣,哪天彆人做得比我們好了,我們就會被淘汰。”
“所以,商業化就是競爭的基石,越多人想賺我們的錢,他們反而就越會努力研究我們,滿足我們的需求。”
“換成消費者的角度,也是一樣的,大家如果都沒有競爭,都想著吃老板,那麼消費者享受到的服務和質量,就一直不會得到提升,甚至還會倒退。”
李軍眉頭微皺,顯然還在消化這些信息。
他喝了一口茶,沉思片刻,點了點頭:“嗯......我還是有點不懂。你說的這些,倒是挺有道理的。”
“可我之前認識的一個開咖啡店的老板,他也不太敢擴大生意,怕連鎖店做大了以後,反而品質下降了。”
李凡笑了笑,回答道:“爸,您的那個朋友其實是有點誤解了。商業化不等於降低品質,反而會幫助我們提升品質。”
“隻要有心去做,商業化的流程可以幫助我們降低成本,轉移風險,優化運營。”
“我們通過標準化和更好的管理,可以讓每個顧客體驗到同樣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他接著說道:“比如我現在的星聯集團,我們也是從小做起的。”
“最初【StarComm1】,我是隻選擇從小做出,比如最開始還是通過您的關係在漁船那裡打開了銷路,後續在工地等地方,也是一個個客戶跑過去的。”
“而像是最近的【StarComm2】,我也隻是在港府市場推出,後來發現,市場上對這種產品的需求特彆大,我們必須要擴大規模、提高效率。”
“這個過程中,商業化和集團化的運作,反而幫助我們提高了整體的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
李軍默默聽著,點了點頭:“這麼說,商業化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讓生意走得更遠?”
“沒錯,爸。”李凡繼續解釋道,“商業化是一種手段,它讓我們有能力去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然後通過創新、改進和優化,提供更好的服務。”
“您之前的漁船生意,雖然簡單,但如果當年我們能借助更好的管理、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說不定您早就不隻是擁有兩艘漁船了,可能是個漁業大公司呢!”
李軍聽了笑了笑:“你說得倒是有道理。其實,我也想過,要是當年我們更係統地管理漁業,確實能做得更大。”
“當初你二伯父,還有你堂弟,都還過來專門和我說過,不過我不懂,就還是拒絕了。”
“不過,我一直擔心這些商業化會讓人隻顧著賺錢,忘了最初做事的初衷。”
李凡認真地回應:“爸,這個擔心我也理解。而且,我也非常讚同您對不懂的東西不碰的原則。”
“要是說個玩笑話,要是您當初要是做了,或許我當初創業起步資金也都沒了,哈哈哈。”
“但其實,商業化不會讓我們忘掉初衷,隻會讓我們更好地實現它。”
“重要的是,我們要掌握商業化的主動權,而不是被商業化牽著走。”
“隻要我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想為客戶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商業化反而是幫助我們實現這些目標的工具。”
李軍點了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認同:“嗯......聽你這麼一說,我明白了不少。看樣子,商業化也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是讓我們更有競爭力的法寶。”
李凡笑了:“爸,這就是我想和您說的。我們不是為了賺錢而去商業化,而是為了把我們的事業做得更好、更長遠。”
父子倆的對話,在這種溫馨的氛圍中漸漸結束。
李軍看著眼前的兒子,心中滿是自豪和欣慰。
他知道,李凡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隻會跟著自己出海的小男孩了。
如今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有著遠見卓識的企業家。
-----------------
隨後,母親何蓉看著爺兩個一直在書房沒出來,在等了一會之後,敲了敲門,等到回應之後,也推門走了進來坐下了。
李凡首先開口問道:“媽,您身體感覺如何?這麼晚了還沒休息?”
何蓉歎了口氣,坐到李凡對麵,慢慢開口:“今天晚宴的時候,和你小姨聊了聊,她提到她朋友家的事情,我有點想不明白,所以過來想聽聽你怎麼看。”
何蓉知道李凡很喜歡丁玉、丁琳兩個表妹,就在剛才還和兩姐妹說了很多。
知道他對小姨家的印象都還是挺不錯的,所以現在也是趁機提起這個問題。
李凡知道母親喜歡和小姨閒聊,時不時會從她那裡,聽到一些複雜的人際關係故事。
李凡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認真在聽。
何蓉開始講述:“你小姨的朋友有個女兒,和男朋友談了很久了,兩個人都有房子,打算結婚。”
“男方是離過婚的,沒有孩子,但之前和前妻買了一套挺貴的房子,後來離婚賣了房子,錢都給了男方父母。”
“男方現在名下還有一套房,是他父母給的。”
“可是他們打算結婚的時候,男方提議讓女孩賣掉自己的房子,兩個人一起用這筆錢去買一套大一點的房子,剩下的錢理財。”
“但女孩的父母不願意讓她賣房,怕以後出了什麼問題,女兒的財產不保。”
“女孩自己呢,一方麵覺得住大房子很舒服,但心裡又覺得有點不平衡,感覺男方不想再拿自己太多的錢投入到這段婚姻裡。”
“她現在特彆困惑,不知道該怎麼決定。”
李凡聽完點了點頭,慢慢消化母親講的這個故事。
“媽,你覺得呢?”他反問道。
何蓉搖了搖頭:“我也不清楚啊,這事兒看著挺複雜的。男方不願意再向自己父母要錢,這沒問題,我能理解,但讓女孩賣房,好像有點不公平。”
“她要是賣了房,那以後他們買的新房可就是婚後財產了。”
“可是呢,結婚本來就是要兩個人一起過日子,女孩也不想一直保持距離,不投入感情和資源。”
“所以,我在想,這個女孩該不該賣房?還是該堅持留著?”
李凡沉思了一下,答道:“媽,其實這個問題很現實。婚姻中的財產和感情問題常常交織在一起,沒法完全分開來看。”
“第一,這個女孩的父母的擔心是合理的,畢竟房子是她婚前的個人財產,賣掉的話,確實會讓她的資產轉變成婚後共同財產。”
“除非雙方簽訂明確的協議,否則這個風險確實存在。”
“不過,”李凡接著說道,“從男方的角度看,他不願意再找父母要錢,這反而說明他希望兩個人獨立去麵對生活的挑戰,這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他想住得更舒服,買更大的房子,這種願望也沒有錯。”
“但問題在於,他是否願意為這段新的關係,做出和女孩等比例的財務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