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攻城準備(1 / 2)

次日,清晨的曙光悄然揭開了槐裡城的寧靜。初升的太陽,宛如一顆剛剛熔煉出的金球,緩緩從東方的天際升起,將第一縷金色的陽光灑在槐裡城的每一個角落。

諸葛亮召集眾將到議事廳商議攻打長安城的策略。

眾將都同意兵分四路攻打長安城的策略,而進攻的重點,魏延提出放在西城門,理由是西城門向西就是槐裡城,糧草、輜重、軍械、攻城的設備等運輸極為方便,而其它城門運輸的路途更遠,還有可能被城內的魏軍偷襲。因此,其它三個城門均為佯攻,西城門才是主攻。

薑維建議多帶投石車,因為投石車對城頭的弓箭手和其他守軍的震懾力都很大,有利於我軍攻城。還要征調更多的民夫上山采掘大量的石頭,運輸到城下。

田英提議將庫存的陶罐多運輸一些過來,實在不夠就加大生產力度,陶罐中裝滿火油,由投石車投入城內,然後弓箭手向城內射入火箭,火燒長安城。

馬岱提出多帶一些雲梯,由於長安城城高有三丈五尺(相當於現在的8.1米左右),故要多帶高於三丈五尺的雲梯,方便士卒順梯往上爬。

彭軒建議帶上衝車。衝車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一般用於衝撞城門。通常擁有八個車輪,高達五層樓,士兵分布在各層。最下層為推動車前進的士卒,上麵四層裝載著攻城的士卒。車內可以放置床弩和諸葛連弩,方便射殺守城的敵軍。

宋淩提議帶上井闌。井闌是一種移動箭樓,常用於居高臨下地向城頭的守軍射擊,井闌一般搭至三層半高,其高度相當於現在的二十米左右。

盧涵提出準備攻城車,攻城車內部裝有粗大的圓木,此圓木又名攻城槌,通過許多士兵的合力操作,猛烈撞擊城門以破壞其結構。為了防止守軍采用火攻和箭矢石頭攻擊攻城車,其車頂裝有堅硬的車棚蓋,並覆蓋有牛皮和鐵板。

洪毅建議調集民夫,用大量的石頭填塞護城河及壕溝,上麵再覆蓋一層土,方便攻城的軍士和攻城設備順利通過。

段旭提議多準備一些弩車,弩車是一種裝有弩弓的戰車,可以通過巨型弩弓彈射巨箭或小石塊來攻擊城頭的守軍。

其他將領有些還提出多準備床弩和諸葛連弩,一旦有敵軍衝出城來發起進攻,可以用床弩和諸葛連弩射殺。

諸葛亮對眾將踴躍獻計獻策表示讚賞,下令專人記錄在冊,然後令人去軍械庫運送過來,缺少的設備則令工匠營趕緊生產。

這些安排妥當後,諸葛亮下令,魏延率本部三萬五千人馬前往東城門外十裡處安營紮寨,準備攻打東城門。

薑維率本部三萬五千人馬前往北城門外十裡處安營紮寨,準備攻打北城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