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味道不對(1 / 2)

第376章?味道不對

這裡麵其實還有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則是關係到了後邊幾十年整個涮鍋行業的發展,畢竟我說完之後,很多人都會說,現在吃的肉,基本都能達到薄厚均勻,尺寸合格,隻有個彆商家的羊肉切的不怎麼均勻,還隻是羊肉的某一個部位不均勻。

這是為啥,是因為刀工好練了嗎?

這就跟我下麵要說的這個小故事有關了,人們都知道,其實現在涮鍋用的肉都是機器切出來的,先把羊肉捆成圓柱體或者長方體,然後放到機器上,電源一開,刷刷刷刷。。。一盤薄厚均勻的打著卷兒的羊肉片就出來了。

但是這個切肉的機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是在什麼曆史背景下出現的,且聽我細細道來。

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順來東主刀師傅陳組長帶著組裡所有的切肉師傅,即使每天高強度地工作,依然供不應求,大家看著每天排長隊等候的食客,心裡都很著急。

尤其是1973年亞非拉乒乓球邀請賽在四九城舉行時,東來順接受了供應1400多名賓客吃涮羊肉的任務,竟發動了10位刀功高超的師傅切肉四天三夜,為了完成任務,大家隻能不眠不休連軸轉。

時任四九城副市長的萬裡同誌看到東來順的師傅們手工操作太辛苦,於是親自布置下任務,一定要實現涮羊肉切片的機械化。

當時中央直接指派機電研究院來為東來順研發切肉機,機電研究院的工程師和技術員到東來順來蹲點兒調研,跟切肉師傅們座談,了解手工切肉的一些專業技能,以及觀察師傅的規範化切肉動作。

研討這個切肉機必須關注哪幾個關鍵環節,要讓肉切多薄,都得有控製,需要經過反反複複的試驗,最終還是受到了木工乾活兒用的刨子的啟發,成功的研製出了能快速、穩定、安全的切出羊肉片的機器。

1975年8月15日,四九城日報以《涮羊肉切片機試製成功》為題專門做了報道。從此,機器切肉基本取代了手工切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