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成功,越難接受失敗,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伊斯蘭世界,同樣適用於基督教世界。
對於天主教而言,為了奪回耶路撒冷並控製地中海東岸,他們犧牲了十幾萬人的生命,付出了難以估量的代價。
這不僅是一次宗教上的巨大勝利,十字軍王國的建立也為天主教世界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益。
與天主教世界本土的資源匱乏不同,東地中海擁有大量繁榮的城市,生產出許多精良的手工業商品,其中不乏奢侈品——比如白糖、絲綢、香水、肥皂等,這些都是歐洲天主教世界稀缺的珍品。
將這些商品運往歐洲,可以帶來數倍的利潤。因此,許多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這樣的強大共和國,雖然是世俗的商業共和國,卻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宗教熱忱。
十字軍國家授予這些意大利城邦諸多特權和封地,而這些特權隻是共和國從十字軍行動中獲取的一小部分收益。
例如,提爾有威尼斯騎士和威尼斯人封地,而的黎波裡則與熱那亞保持著深厚的合作關係。在奪取這些海岸城市的過程中,意大利城邦的海軍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正因如此,昔日的成功促使天主教世界加大籌碼,決心繼續奪回失地。這些經濟和宗教因素共同構成了十字軍行動的驅動力。
……
1115年,耶路撒冷王國鮑德溫一世,開始在外約旦的領地上,修建第一所十字軍城堡,也就是蒙特利爾堡。
次年,1116年,鮑德溫一世占領了紅海沿岸的亞喀巴城,這使得王國控製了大馬士革、埃及和阿拉伯之間的所有道路,保護了十字軍國家免受東方侵擾,並允許對經過該地區的商隊進行有利可圖的襲擊。
至於蒙特利爾堡,朝聖者蒂特馬爾在?1217年穆斯林征服後參觀了這座城堡,稱其為“一座最出色的堡壘,周圍有三重城牆,是我所見過最堅固的堡壘”。
在加利利海西的戰役戰敗後,外約旦地區迅速放棄了對雷納德的效忠,轉而投向了以蓋裡斯與伊莎貝拉為首的教團勢力。
現如今也已經成了外約旦三郡中,麵積最廣、人口最少、也最為靠南的郡。
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成了薩拉丁試圖謀求的突破點。
在托倫地區,爆發了一係列邊境衝突,並導致庫爾德人部族損失慘重後,薩拉丁開始指責第二王國撕毀合約,並乘勢便向外約旦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
就結果來說,他麾下的部隊,並沒有快速的攻克蒙特利爾堡。
反倒是遭到了,來自卡拉克城駐軍支援後的淩厲反擊。
隻不過,這次試探,其實並非毫無收獲,有大量的士兵,宣稱自己親眼目睹了法蘭克人使用神秘武器的過程。
薩拉丁最近的日子不是很好過,從他動員士兵算起,這已經有一年多了。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他率兵橫掃耶路撒冷王國收複聖地,然而眼下卻到了一個難以為繼的地步。
嚴格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進度,而是到了一個投入與收獲不成正比的階段。
提爾如一根鋼釘,戳在海岸線上,擋住了他麾下大軍繼續北進。
作為一名戰略家,薩拉丁對於戰爭是有自己獨特理解的。
在一次戰爭中,許多戰術或者戰役上的失敗,其實並不會引起全局層次上的惡化。
因為這些戰術、戰役並不具備決定意義,可若組成戰爭全局的多數戰役失敗了,或有決定意義的某一二個戰役失敗了,從戰略上來說,就會陷入困境。
如今的薩拉丁對這種感受,就尤為明顯。
對外約旦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失敗之後,又無法再去奪下提爾。
那麼哪怕薩拉丁越過提爾、吃掉的黎波裡、或者安條克,都無助於改變整體局勢。
因為那些自歐洲而來的遠征軍,依舊能夠直接在耶路撒冷王國的腹地登陸,並且通過海港向商人群體采購大量的物資作為補給。
但薩拉丁卻已經興致缺缺了。他眼下真正關注的隻有一件事,便在於法蘭克人神秘武器的複原。
經過這大半年來的各種信息收集,加上前些日子外約旦那邊戰局情報的傳遞。
薩拉丁麾下的那些工程師與鐵匠們,告訴他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邀請他前往阿卡的碼頭看一看。
在阿卡的港口區,民眾們早已被馬穆魯克隔離開的老遠,幾個圓筒狀的粗短玩意被擺在了那裡,此外還有一些各種雜物。
這些雜物中,共有五個部件。
最大的自然是圓筒狀的粗短身管,其是放在一個木架上的。
此外還有一包火藥、一個費心打造出來的鉛球,還有一個非常粗的木棍,以及一根非常細的木棍。
“這些就是法蘭克人今年所使用的武器?”薩拉丁顯的有些困惑,並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幾名士兵。
那些士兵是最近幾次戰鬥中的幸存者,他們親身經曆了與法蘭克人的戰鬥,親自體會了那種神秘武器的威勢。
他們中不少人有些懷疑,但其中一位則點了點頭。
“大人,就是這樣,這個東西原理其實並不複雜,我們在過去的這麼長時間裡沒有想到,可以說完全是一種意外。”
薩拉丁麾下的工程師,略微小聲的替自己進行辯解起來。
從第一次該類型武器的消息傳來,直到快一年後,才想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確實顯得他們有些不合格。
對於工程師的辯解,薩拉丁沒有去關心,隻是退到一旁讓這些人實際演示一遍。
他便看到一名鐵匠,從火藥中分了一部分出來,拿絲綢包好塞進管子裡,再拿粗木棍將藥包捅進去。
完成這一步後,鐵匠把鉛球塞進管子裡,並又一次拿粗木棍推進去,並且還用力給推實了。
等這兩步都完成後,鐵匠又拿起一個錐子,在身管的後方一個小洞上紮了一下。
再然後,便是從一旁借了個火把,點燃那根細木棍,往洞裡一插。
伴隨著一聲悶響,硝煙騰起,讓第一次如此接近這種武器的薩拉丁,覺得心中猛然一縮。
然後便見不遠處的海麵上,炸出了一朵水花。
“好!”
薩拉丁當即喊出聲。
一旁的鐵匠還有工程師們,一個個情不自禁的喘了口氣。
有一說一、就他們折騰出來的這個東西,他們自己都覺得挺難言的。
原理確實很簡單,就是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裡,將火藥點燃,用驟然膨脹的火藥氣體推動鉛球。
但話是這麼說沒錯,可他們先前測試的幾次效果,卻都不理想。
首先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就相當難以打造,需要非常老練的鑄鐘匠人,才能製造出來。
其次可能是火藥的問題,因為在過去的這些年代裡,他們阿拉伯人並沒有很好的意識到火藥的爆炸效果,長期以來都是作為一種助燃劑使用。
這就導致他們的火藥爆炸效果,似乎很不理想,目前還不足以推動鉛球去摧毀遠距離上的厚木板。
隻能說,希望這次能糊弄過去吧,希望蘇丹大人彆太好奇,去刨根問底詢問這武器的威力。
但越是怕什麼,就越是來什麼。
“你們這武器,到底能打多遠,能夠摧毀馬車嗎?”
提到馬車的時候,薩拉丁所想到的就是那些法蘭克人所使用的戰術。
用馬車保護住自己的步兵,然後借用馬車作為掩護,和撒拉遜人進行對射。
一切都很簡單,但也是這種樸實無華,叫他們難以破解。
那幾個工程師,相互對視了一眼,然後還是照辦了。
將這門大致上也就一肘長的小炮,調整位置,並且找來輛馬車進行測試。
不過他們很小心的調整了馬車的位置,大致上距離小炮也就三十步左右的距離。
打造火炮的鐵匠們,在工程師的指揮下,對炮膛進行清理,又裝填進去火藥和炮彈,重複之前的步驟,再次點燃炮膛裡的火藥。
又是砰砰兩聲,不遠處的那輛馬車,當著薩拉丁的麵被砸出許多木屑。
“真主至大。”
見到這一幕的薩拉丁顯得很滿足。
在一旁工程師喘了口氣的功夫,薩拉丁便又來了一句話。
“將那馬車,再往遠處挪三十步。”
“大人……這個……”
一旁的工程師想要辯解什麼,但在薩拉丁下令後,他顯然不能違抗,隻能過去照做。
這一次,雖然也確實命中了,但就如工程師們所擔心的一樣,炮彈是鑲在了馬車厚實的木板上,而沒有去射穿。
在薩拉丁細心檢查破壞效果的時候,工程師與鐵匠,都不由得有些膽戰心驚。
畢竟,他們造出來的這個東西,和士兵們對法蘭克人武器的形容差距太大了。
“唉——已經可以了。”
隻不過,薩拉丁倒是沒有過多苛求。
雖然這武器與法蘭克人的那些東西,看著差距挺大,但至少這種武器的原理,已經被穆斯林們發現了。
那麼在薩拉丁看來,剩下的事無非是花多少時間去迎頭趕上罷了。
阿拉伯穆斯林之所以在中世紀有著璀璨的文明,就與他們從世界島各地汲取各種文明的優良技術有關。
或許很多技術並非是阿拉伯人發明,但卻都是阿拉伯人令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