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淩家一行人上黃山的第六天,吃過早飯後,老道長帶領我們去遊了芙蓉嶺。
芙蓉峰位於黃山北端,東連磨盤峰,西接探頭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335米;芙蓉嶺在芙蓉峰下的南邊,下有白馬源、白馬溪,山形峻秀,宛如初放芙蓉,豔麗動人;芙蓉嶺是北麵登山必經之路。
早上下了暴雨,雨後遊芙蓉嶺,我們看見水聚千溝萬壑,到處可賞飛瀑流泉。
在芙蓉嶺頭,我們看到了芙蓉嶺壯麗的風景,淩家子弟們在歡呼,我和老道長站在後邊淡定聊天。
我問了老道長一個問題:道教相信輪回轉世嗎?
老道長說:輪回轉世、超脫生死是佛家的主張,道家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我又問:道長,能說得明白一點麼?
老道長捋著他那長長的白胡子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我一聽,知道老道長在跟我說《道德經》。
我在現代時讀過《道德經》,但就是覺得很晦澀難懂,現在這麼難得遇上真正的修道之人,我怎麼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呢?
我就問道:道長,如何理解道家的無為、不爭?
老道長說:無為、不爭,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明白;道家主張道法自然;世人以為道家清心靜氣、自然無為,煉丹製藥、中醫養生,這些都是表麵,真正的道家博大玄奧。
我覺得老道長現在才是真正跟我打太極!
我好像聽懂了,但又好像一無所得。
我當然不會這麼錯過這個學習的機會!
我不服氣地繼續問道:道教的標誌是太極圖和八卦圖,太極圖和八卦圖不是《易經》的嗎?道教跟《易經》有什麼關係?
老道長停下捋他的白胡子,低頭認真在對我說:
你所說的《易經》,其實分為《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現在《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僅餘《周易》存世,世人多稱《周易》為《易經》。《易經》不隻跟道教有關係,跟儒家也有很大的關係。《易經》既是道家的指導思想,也是儒家的指導思想。
三叔和大哥淩軒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我和老道長的身邊。
三叔聽到我和老道長的對話,就對老道長講:道長,能為我們開幾堂課講解《易經》嗎?
道長微笑著對我們說:隻要你們肯學,我就給你們講。
我們從原路返回到鬆穀草堂,時已正午,道院已為我們準備了黃粱米飯和香菇齋菜,我們都吃得很香。
吃完午飯,我們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