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登芙蓉嶺(2 / 2)

我和老道長站在最後邊,這時,我問老道長:為什麼說我將來非凡?

老道長手扶長長的白胡子,對我微笑說:我看你幼稚之齡,卻無幼稚之氣,一切都似胸有成竹。你看,你的兄長們都高興非常,你都能淡定如斯。小說中文網

那是當然了,我帶著現代的記憶,黃山對於我來說,隻是重遊故地而已。

我在現代時,曾從黃山北大門登黃山,走的就是沿芙蓉穀上行的線路。

芙蓉穀就是在芙蓉峰下,穿越峽穀可至北海和西海,全程10公裡。

現代的芙蓉穀一路上很多亭台和小橋,沿途的潭水都被命名,其中最漂亮的當屬翡翠池群。

這條觀光登山線路,更被稱為黃山北大門最美的登山旅遊路線。

我記得現代時,在芙蓉嶺下有一居宅叫芙蓉居,我查過資料說是1937年,即民國時期,一個叫“天德聖教”的頭領在芙蓉庵的遺址上重建,並在此隱居。

芙蓉居的院內,有用塊石砌成,圓形如月的水池,池內石壁上刻"三月池"。

相傳此池建成之時,每當皓月當空的晚上,一輪圓月映在水中,天上之月,水中之月,加上圓形如月的水池,故名"三月"。

而剛才我們路過可俯視烏龍潭的小亭子,在現代時,叫烏龍亭。

烏龍亭上留有“天德聖教”在此處傳教的痕跡,亭靠東邊兩根石柱上,刻有反映該教教義的對聯。

上聯: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

下聯: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

該聯共20個字,“20”稱“廿”,故烏龍亭又名“廿字亭”。

曆史的洪流,滾滾向前,裹挾著歲月,人在其中,微乎其微。

在現代,我走過芙蓉居,就到了芙蓉嶺,芙蓉嶺頭有一個芙蓉洞。

芙蓉嶺是在芙蓉峰下,芙蓉嶺山形宛如初放芙蓉,豔麗動人。

芙蓉嶺是古時登山的必經之地,從北進出黃山,必須穿過一個石洞,此洞名叫芙蓉洞,以洞為界,穿過此洞,代表著真正到達或者離開了黃山。

芙蓉洞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年,是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僅存的兩座古道石拱券之一,是古代山嶽磴道景觀建築設計的典範。

正是:

誰把芙蓉雲外栽?亭亭秀妍四時開。

清霄潔月峰頭掛,宛似佳人對鏡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