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紙幣進軍(2 / 2)

紙幣本身具有價值,所以丟失之後是沒有權利申請補發的,不同於普通的票證,這與彙票也不同。

對民法和金融有深刻研究的烏拉丁在聽了吳玠介紹了這種紙幣的用途和發行方式之後,立刻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他非常驚訝,也很激動,沒想到在遙遠的東方,居然已經有人把彙票發展成了流通貨幣,而且穩定地推行了十多年。

假如說一直能保持幣幣值的穩定,那這倒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的歐洲和地中海,貨幣的使用是極為混亂的,一個國家甚至於每個國家的貴族都有權鑄造金幣或者銀幣,每個鑄造者都聲稱他們的鑄幣是純金或純銀的,成色十足。

可嘴巴上說的跟實際的往往不一致,很多鑄幣都是粗製濫造的,常常在金幣或者銀幣中偷偷的加入了鉛或者銅,普通人是很難鑒彆出來的。

這使得收取貨幣變得十分的具有挑戰性,真正有信譽的金行並不多,而就算是這之前很有信譽的金幣鑄造者,在當家人去世之後,他的繼承人未必就能如他的父輩那般守信譽。

而且每個國王或者貴族的鑄幣的重量和幣值是不一樣的,這就使得不同貨幣之間兌換彙率非常複雜,而且經常的發生變化。

有些貨幣上半年還很順暢的流通,可是下半年就因為卷入戰爭或者國王、貴族倒台而變得一文不值。

為了避免這些劣幣兌換的麻煩,很多商人被迫選擇隻接收信譽好的貨幣,可是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失去很多商業機會。

因為並不是每個商人手裡擁有的都是信譽良好的貨幣,可是由於歐洲和地中海大小國家林立,各種城邦國家多如牛毛,沒有誰能搞清楚到底有多少種貨幣在流通。

現在大宋的紙幣又摻和了進來,這一點都不讓烏拉丁感到奇怪,隻是他需要解決的是這種貨幣到底保不保值,能不能長期使用。

所以他對於吳玠的保證也隻能是持觀望態度,不過既然大宋承諾收取的大宋紙幣,可以用來與大宋貿易時結算,並且可以在大宋開辦的金行中隨時兌換成金幣或者銀幣,那他就放心了。

這是一個保證,隻要大宋能說到做到,用對方發行的金幣或者銀幣來與對方結算貿易,這是在地中海貿易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這可以避免不同貨幣之間兌換彙率的麻煩,也可以避免貨幣的劣幣的問題。

東羅馬帝國當然知道來自東方的宋朝是一個很好的貿易夥伴,他們的香料、瓷器、漆器、絲綢等等有非常大的市場和競爭力,地中海大量的貿易都是以這個為交易標的物的。

因此雙方一旦開展貿易,那必然會涉及大量的貨幣之間的結算,與其用不大好辨認劣幣還是良幣的金屬鑄幣來結算,倒不如就用大宋的這種紙幣,可以先試試看。

畢竟雙方不會是一兩次交易,而是長期的。

於是烏拉丁點頭說道:“這個應該問題不大,我可以先答應下來,我相信皇帝也會同意的,請說第二個條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