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甲搖了搖頭,說道:“這仗是沒法打了,但是化整為零各自突圍風險太大,隻怕跑不出去多少,都得死在這。
還不如擰成一股繩,朝著西邊叢林突圍,隻要能進入叢林地帶,就能甩掉追兵,逃脫升天。”
突圍是定下的基調,因為他們十五萬打大宋四十萬,而且是麵對擁有大量重甲騎兵的大宋軍隊,又是在地勢平坦的沿海地帶,天時地利人和對大越國都極為不利。
如果不突圍,結局恐怕就隻有死路一條,這一點倒是沒有爭執,關鍵是如何突圍,兩個主帥一個主張分彆突圍,一個主張集中逃進從林,而他們的部下也一分為二起了爭執。
就在這時,外麵衝進來傳令兵,將大越國皇帝李陽煥的聖旨呈上。
洪甲取過聖旨,都顧不上擺香爐迎接了,查看之後不由得一張臉都成了豬肝,將那聖旨砰的一聲拍在了桌上,說道:“陛下這是讓我們去送死嗎?”
昭武取過聖旨匆匆看了一眼,同樣臉色極其難看,也怒道:“陛下肯定被奸人所教唆,否則不會下如此昏庸的聖旨的。”
洪甲道:“當年若不是皇帝胡亂指揮,我爹也不會戰死沙場。”
昭武也深有體會,悍然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是大宋圈中的一句名言,咱們也該如此,不聽他的。”
一眾部將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個部將大膽子問道:“皇上到底讓我們做什麼?”
洪甲本不想宣布這道聖旨的,可恰好這麼多部將都看到了,還問起,若是不說出來,隻怕這些部將更會胡亂猜測,便將聖旨遞給眾人,讓他們自己看。
一眾部將湊在一起仔細看了,一個個臉色極其難看。
因為聖旨讓他們往大宋縱深方向進軍,打破宋包圍,先殺入宋軍嶺南腹地,攪個天翻地覆。
再利用機動靈活策略,擺脫宋軍的重重包圍,並伺機利用大宋嶺南的崇山峻嶺迂回穿插,再撤回大越國。
其實也就是一條曲線突圍的方法,——先往北進攻大宋,進入大宋嶺南地區的叢林地帶,再利用叢林地帶來擺脫追兵,然後往西繞一個圈再逃回大越國。
這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一種策略,這個策略當然不是皇帝李陽煥能想得出來的,他是洪鼎的構想。
他雖是兵部尚書,可是之前也是領兵作戰征戰沙場的,他是洪真太子的親弟弟,當年跟隨哥哥參加過熙寧之戰,對大宋也是刻骨銘心的恨。
因為年邁體衰離開軍隊,在刑部當了尚書,可是作戰卻還是很有一套的。
不得不說其實他的這個意見相對而言是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最有可能逃出大宋重重包圍的辦法。
因為薛弼已經判斷,大越軍隊麵臨重圍必定想往南逃回大越國,所以在南邊布下了重兵,總共二十五萬。
其中包括十萬海軍陸戰隊,十五萬的京湖戰區和京畿戰區的軍隊,是整個包圍圈中兵力最為強大的存在。
而西邊是曲端的六萬大軍,雖然人數相對較少,但是後麵還有張俊的六萬大軍還沒動。如果往西突圍,就得突破兩道封鎖線,而往東是大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