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張浚空有抗金熱情,軍事上卻是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尤其是對部下的掌控,缺乏力度。
富平之戰最大的敗績就在於各自為戰,下麵的部將互相拆台,以至於空有軍隊人數上的優勢,卻無法形成戰鬥上的勝勢,趙哲被完顏婁室打敗之後潰逃,導致宋軍全線潰敗。
趙桓要準確掌控戰鬥,就必須按照曆史軌跡來,所以他沒有用吳玠,而是用了曆史上這場戰鬥的失敗指揮者張浚來統領全局,最後關頭再變招。
張浚在得到吳玠的承諾之後,手持聖旨,擔當起了本次戰役總指揮之職。
他下令,讓吳玠和環慶經略使趙哲各率一隊兵馬,襲擾北撤的完顏婁室和金兀術的金軍,不要與之纏鬥,一旦接戰,立即撤回川陝,誘敵深入,在川陝組織大會戰。
當張浚的布局通過密保呈送皇帝趙桓龍案前時,他這才出了口氣,——曆史軌跡似乎正在恢複。
吳玠和趙哲出兵攻打金兀術和完顏婁室,金軍根本想不到川陝戰區的軍隊會突然從側翼襲擊他們,猝不及防之下被宋軍得手,側翼潰敗。
不過金軍很快穩住陣腳,組織反攻。
吳玠和趙哲得手之後,按照預定計劃立刻回撤。
金兀術和完顏婁室經過商議之後,決定追擊進入川陝,殲滅川陝的宋軍。
若能夠把川陝宋軍乾掉,也不枉此行,回去就有交代了。
兩人率軍追著吳玠和趙哲殺入了川陝。
眼見金軍五萬人馬氣勢洶洶直奔川陝而來,張浚興奮之下又有些擔心。畢竟川陝隻有十五萬人,加上劉錡的兩萬人,也不過十七萬人。
而金軍有五萬人馬,宋軍雖然占優,但也就隻有三四倍,比曆次他參加的皇帝組織的大圍殲戰相比要少多了。
之前和金軍的每一場戰鬥,宋軍都組織至少五倍的兵力,很多時候還是以逸待勞,而現在兵力人數要低得多。
張浚立即進行兵力部署,他要將兵部署在富平一帶。那裡是平原。
大將王彥向張浚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應當據險防守。
之前曲端就曾經向張浚和吳玠提議過,目前敵強我弱,對付金軍不能正麵交鋒,隻能據險防守。
不過曲端的態度太過傲慢,而且明顯是紙上談兵,所以張浚和吳玠對他的觀點根本就沒聽進去。
而現在張浚第一次作為全軍主帥直接指揮整個戰役,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更是聽不進任何消極防守的策略。所以當場否決了王彥的提議。
王彥於是提出去地方任職,張浚當即同意,將他調任房州安撫使。
整個作戰計劃,他也沒有跟吳玠討論。
十七萬宋軍進駐富平。
完顏婁室的軍隊前進的速度最快,隨後也到達了距離富平百裡之外的蒲城。
吳玠提醒張浚,說可以考慮趁完顏婁室千裡奔襲,疲憊之時,立足未穩,主動出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如果單攻完顏婁室一支軍隊,敵軍隻有三萬,而他們的兵力達到十七萬,可以一戰。
但是張浚卻搖頭對吳玠說:“你既然已經把整個戰局指揮權交給我,那這次我來拿主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