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對於佛郎機火炮管理非常嚴格,除了對火炮本身嚴格控製之外,製造火炮的工匠、官員及其家人也都得到了嚴密的保護,並給與極高的榮譽和豐厚的待遇。
火器這玩意兒現在是趙桓手裡的王牌,是克敵製勝的關鍵,這一次開封保衛戰能夠完美守住,全靠的是佛郎機火炮。
現在整個戰場基本上還沒有使用火器,不像一百年之後的南宋末期,火器已經大量普及。
皇帝趙桓就是要用武器的優勢短時間之內迅速取得軍事戰果,不能夠把火炮技術擴散開去,讓敵人掌握,那樣軍事優勢就會喪失。
在敵軍撤走之後,皇帝趙桓這才下旨讓牛皋、嶽飛和韓世忠各自回到自己的戰區。
牛皋的中軍重新回到京畿,進駐開封、河南府和大名府,重新布防。
眼看中軍回防,城中軍民這才徹底放心下來,而嶽飛的前軍也回到了京湖戰區,替京城開封守住了東大門。
緊接著,趙桓下旨讓劉錡率兩萬人馬,從河北戰區撤回到川陝戰區。
讓增援江南的右軍副都統製張浚率兩萬人馬從江南從海路撤回華北戰區,接替劉錡暫時擔任華北戰區代理總指揮。
趙桓把劉錡撤到川陝,就是要準備即將開始的富平大戰。
富平之戰是宋朝大兵團作戰的第一次嘗試。
雖然最終是以失敗告終,但這場戰鬥是宋金戰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宋軍不是沒有機會獲勝,隻是某些主觀和客觀因素導致了敗局。
趙桓一直在琢磨如何改變這些導致失敗的因素,並最終取得勝利。
若是在之前,他無所顧忌,會調集重兵在富平與金軍開戰,但是在經曆了這個夏天可怕的蝴蝶效應之後,他變得慎重起來。
他不能隨心所欲逆潮流而動,必須學著大禹治水的辦法,順勢而為,在關鍵時候再痛下殺手,使得曆史潮流無法發生偏移,從而取得好的戰果。
在富平之戰中,他決定前期都要按照曆史軌跡前行,因此把劉錡從華北戰區暫時調到了川陝戰區,讓他按照曆史軌跡參與此次戰役。
隨後,趙桓向吳玠、張浚下達聖旨,命令他們進行戰前動員,派兵襲擾從西路北撤的完顏婁室和金兀術的軍隊,吸引他們在川陝決戰。
吳玠和張浚接到聖旨之後,兩人表情都很詫異。
因為聖旨上明確說了,這次決戰,總指揮是張浚,讓吳玠在本次戰役中受張浚節製。
所以,吳玠有些尷尬地對張浚說道:
“陛下讓你組織這場戰鬥,你來指揮吧,我聽從你的調遣。”
張浚心裡很是興奮,臉上卻滿是錯愕地對吳玠說道:“會不會什麼地方弄錯了?要不要咱們再向皇帝請旨確認清楚?”
吳玠勉強一笑:“陛下的旨意非常明確,這種事情是絕不會弄錯的,這就是皇帝的意思。
你就放心大膽的指揮這場戰鬥,我聽從你的調遣,絕對不會鬨情緒的。”
張浚當即抱拳道:“如此多謝!”
此刻他非常得意,有一種意氣風發的豪邁。
其實,趙桓做出這個部署,是趙桓經曆了這次未遂的宮廷政變蝴蝶效應之後做出的決定。在此之前他是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的,絕對會讓吳玠統帥全軍打富平之戰。
可現在,他要儘可能按照曆史車輪前進。
在曆史上,這場戰鬥就是張浚為總策劃總指揮,而任命劉錫為前敵總指揮,組織了這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