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回歸本位(2 / 2)

儘管他不理解趙桓為什麼如此,但到底還是走馬上任了,成為了右宰相。

他當官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兌現他的諾言。

提拔重用了在他落難的時候曾經挺身而出幫了他的兩位書吏魏滂和李弼孺。

魏滂被任命為江東通判。

而李弼孺則為管領營田事務的一位官員。

兩人無意中抱上了右宰相這條大腿,都是激動不已,同時也十分的慶幸。

趙桓按照曆史軌跡任命了範宗尹和張守之後,又遇到了一個難題。——禦史中丞趙明誠上奏,建議對於棄城逃走的宣撫使周望貶官。

金軍南侵時,周望以宣撫使的身份駐紮在江南的平江府,金兀術率軍攻入江南的時候被嚇壞了,居然棄城逃走。

可是平江府的百姓得知宣撫使要逃走,都攔在路上阻止他逃走,並跪倒一片,請求宣撫使為了百姓的生計,請他務必留下來率領軍民堅守城池。

可是周望早已經被嚇破了膽,強行帶人逃出了平江府,一路逃入太湖。

到太湖的時候,得知金軍已經逼近太湖,慌亂之下他竟然將官印扔進了太湖,免得被金軍抓到之後認出他的身份。

扔掉官印之後他繼續倉皇逃走。

到後來金軍撤離之後,周望又回到太湖,花重金請了不少漁民幫他打撈官印,最終還算幸運,居然讓他把官印打撈上來了。

這件事被傳的沸沸揚揚。

禦史台知道之後派人調查,稟報上去之後,禦史中丞趙明誠立刻寫了奏折彈劾周望。

周望棄城逃走,置百姓性命於不顧,貪生怕死,丟棄官印,實在不足以為父母官。

趙桓接到這份奏折,眉宇間閃過一抹殺氣。

要是在這之前,周望腦袋鐵定會搬家,可是現在趙桓要儘可能讓曆史回歸本來的軌道,也就按捺下了心頭的殺氣。

畢竟在曆史上周望並不是棄城之後被殺的,雖然周望在被貶官之後就淡出了政壇,一直到死去都沒能再掀起什麼浪花,但趙桓還是謹慎的沒有殺掉他。

畢竟在這一次金軍大舉攻入長江以南,一路殺到了河南山西,有不少州縣的官員棄城逃走,甚至投敵,趙桓殺不了這麼多,就按照曆史的處置來安置他行為舉動。

於是,趙桓將周望貶官為招化軍節度副使,連州安置。

隨後兩個月時間裡,趙桓做出了一係列的人事調整,基本上都是按照曆史上的軌跡來任免的。

有不少官員其實是他很討厭的,甚至一輩子都不想再用的,還有些人甚至他想一殺了之的,但他都任用。

與此同時。

上元縣的金兀術已經瀕臨絕望。

他率領的兩萬多金軍堅守上元縣,坐吃山空,原本少量的糧食早就吃光了,戰馬也殺的差不多了。

眼看再下去沒有糧食,城裡連野菜都沒有,難不成隻能餓死嗎?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