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推廣棉花種植(1 / 2)

劉益同樣聽不懂什麼叫科研,一臉茫然的望著趙桓。

趙桓便給他把什麼叫科研做了一番解釋,劉益這才明白,興奮的點頭說道:

“官家能夠有這樣的高瞻遠矚,臣一定不辜負官家的期望,把科研寺這幫人帶好,完成官家交辦的任務,做出成果。”

“如此甚好,各方麵的人才,不管是國子監的還是地方上的,三教九流都可以,不管是誰,隻要他有這個本事,便把他招到科研寺來從事研究。

如果你不方便出麵的,可以上折子告訴朕,朕來處理,總之在你麾下科研寺裡的人要是真正的人才,不管是理論上的還是實踐動手上的,要是各行業的頂尖的存在,能夠完成科研任務的。

例如農耕方麵經驗豐富的老農,機械製造的工匠,善於配置火藥的煉丹師,航海經驗豐富的老船工,絲綿紡織工匠,布匹上色印染工匠等等,隻要能夠創新就可以,朕就不給你多做限製,由你去物色。”

“多謝官家對臣的信任。”

趙桓想起一件事,又說道:“你馬上派一隊人去海南島,那裡有棉花種植,而且有很多紡織棉花的工匠,他們對棉花紡織經驗獨到,去重金聘請一些棉紡工匠來,研究並改進棉紡機械,下一步朕要全麵推廣棉花種植,建立大型棉紡廠,當然也推廣民間棉紡作坊,那時候就要用得著你們研製的棉紡機了。這是目前朕交給你們的第一項任務。”

在北宋末年,棉花還沒有在全國範圍推廣,隻在海南島、新疆等地有種植。

棉花種植不占用耕地,對土地和灌溉要求都不高,同時,棉花是北方禦寒的重要經濟作物,能讓很多人不至於在嚴寒中凍死。

而棉花的紡織技術,這時候是海南島最先進,因為那裡在廣泛種植棉花,紡織棉布。

直到宋末元初,黃道婆從海南島引起棉花紡織技術,並且無償傳授給長江口附近百姓,由於技術進步,解決了棉芯脫籽等關鍵問題,在朝廷鼓勵和支持下,棉花開始大規模種植。仦說Ф忟網

趙桓要將這個進程提速一百年,現在就加速推廣棉花種植,這是後世最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將會解決百姓的禦寒問題,也能給廣大南遷百姓一種新的生活選擇。

趙桓交給劉益的任務隻是對棉紡機的改進。至於棉花推廣種植,他準備交給司農卿黃淵璟。這是司農寺的事情。

劉益告辭離開,馬上著手科研寺的籌建,並招集天下能人。

接著,趙桓召見了司農卿黃淵璟,把大規模引進棉花種植的事情交給了他,讓他儘快將棉花種植推廣到北方及長江流域。

為此,他傳旨戶部尚書梅執禮,讓他們撥給司農寺一百萬貫,專門用來推廣棉花種植,並將此項開支列入財政預算。

黃淵璟很激動,這是皇帝第一次交給他任務,而且是這麼重要的任務,當即磕頭表示赴湯蹈火也要完成使命。

黃淵璟退下之後。

這時,聶宇來了。

趙桓立刻吩咐傳見。

聶宇是大理寺少卿,朝會等場合時常能跟皇帝見麵,所以很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