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一拍大腿說道:“臣擔心的就是這個,蔡京當時濫發交子,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趙桓聽著他慷慨激昂的訴說了一通濫發交子帶來的惡果之後,等他終於平靜下來,這才點頭說道:
“沒錯,你說到了濫發交子帶來的惡果,朕也很擔心。但是,沒有貨幣用於經濟交換,同樣讓朕擔心。
如果我們不采取相應的貨幣措施,川蜀之前麵臨的錢荒窘迫也會在我大宋全麵出現。
其實,交子也好,鐵錢也罷,包括金銀銅錢,在流通領域,它隻有一個身份,就是作為交換的媒介。
它們的用途就是讓人可以把手裡的貨物或者勞動換成這種媒介,再通過這個媒介去獲取自己想要的貨物或者勞動,從而各取所需。
它起到的就是這一個媒介作用,所以,錢幣曾經以很多形式存在過。據朕所知,世界上古往今來曾被用作貨幣的物品總共有兩千多種,包括布匹、馬,甚至海邊的貝殼,都曾經做過錢幣,為什麼?並不是因為它本身有價值,而是人們需要一種適合的物品來作為交換的媒介。
這個道理,你懂嗎?”
李若水懵懵懂懂的點了點頭。
趙桓接著說道:
“所以,發行紙幣其實就是給人們一種用於交換的媒介而已,隻要大家認可它可以作為交換媒介,那就能夠擔當貨幣的功能。
紙幣從某種角度可以看成是金銀銅錢的影子,把金銀銅放在一個地方,用它們的影子代表它們作為貨幣進行流通。
理論上說,咱們手裡有多少金銀貨幣,就應該發行多少紙幣來進行流通……”
李若水插話道:
“沒錯呀,官家,一定不能亂發。像官家所說的一比四那就不行,現在一比四,將來就會一比十,一百,一千,隻會越來越多。”
趙桓說道:“那你覺得應該發行多少貨幣合適呢?”
“朝廷手裡有多少金銀銅就發行多少。”
趙桓搖搖頭說道:
“朝廷手裡的貨幣數量就是市場上需要使用的貨幣嗎?朕跟你說這麼多,隻想強調一點,那就是貨幣是用來流通的。流通的貨幣數量一定要跟市場需要的貨幣數量相符。
朝廷手裡的金銀銅數量跟流通中需要的金銀銅數量肯定不是一回事,前者會遠遠小於後者。
因為不單單是朝廷手裡的金銀銅會投入流通,天底下人手裡的金銀銅都會拿出來買賣東西時使用,都會投入流通。
所以,流通中存在的貨幣量,會遠遠大於咱們手裡擁有的金銀銅數量。
而流通這需要的貨幣量,在很長時間裡都大於實際的貨幣量,所以才會鬨錢荒。
因此,貨幣發現多少,需要看市場的需要,而不是手裡的金銀銅的數量。
你現在想明白這個問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