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法律體係建立並得到嚴格執行,很多事情依法辦事,就不需要皇帝再去審查,就可以省事很多。
法律有預知性,百姓能根據法律預測行為的後果,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大多數法律是引導性的規定,尤其是大量的民商事法律。
現在趙桓需要重整大宋經濟,要跟金朝打仗,甚至將來征服天下,沒有足夠的金錢,那是想也彆想的。
要重整大宋財政就必須建立足夠強大的市場經濟,規範市場經濟相應的配套法律必不可少,否則必然會混亂。
一旦混亂就會嚴重的阻礙經濟的發展,甚至破壞經濟的繁榮,可是現在大宋法律除了宋刑統,基本上沒有什麼像樣的推行全國的法律來規範市場。
這是相當要命的,宋朝的經濟已經非常發達了,大量的經濟糾紛已經出現。
用宋刑統等刑事手段來調整民商事行為,顯然是不行的,不符合市場規律,因為沒有具體可操作性的條文進行規範,判案都依靠官員的主觀臆斷,結果往往顯失公平。
這些都是推行新的經濟製度的巨大障礙,他用快速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法律體係,調整各種複雜的社會經濟關係。
他將李迒招來就是想看看他是不是這塊材料?如果可以,將委以重任重。
趙桓見李迒不再緊張之後,這下問道:
“你對經商熟不熟悉?對市場做買賣有沒有了解?”
李迒忙說道:“我的幾個表哥就是做生意的,年輕時我曾跟他們一起做過生意。因為我小時候讀書不是很在行,不過做生意倒還可以。但是家父還是逼著我念書,最終入仕為官,也就沒在做生意了。”
趙桓點頭道:“那你都做了些什麼生意?做了多久?”
“我和幾個表兄弟開過酒樓,倒賣過商品,開過商鋪,長途販賣,什麼都乾過。”
趙桓很滿意,點頭道:“不錯,這個對你以後能否完成朕交付的任務有很重要的作用。”
李迒急忙起身,躬身施禮:“陛下有何吩咐,臣萬死不辭。”
“不需要你萬死,也不需要你衝鋒陷陣,隻需要你提筆在手就可以。”
李迒有些惶恐:“我的文章實在不值一提,我姐經常笑我,說詞不達意。”
“不是讓你寫文章,是讓你製定法律,你隻需要根據我的思路和想法來把它形成文字,編撰成法律,並組織人研究討論,最終頒行天下,主要是一些民商方麵的法律。
因為朕要重整大宋經濟,而我大宋市場上用來調整交易的相關法律太少了,很容易產生糾紛,我不知道你做生意時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李迒連連點頭:“是呀,我們做生意沒少跟人打交道,各種人都有,也有不少扯皮的。可是告到衙門去,卻要先被打十大板,然後才能說話,說我們不好好做生意,才會發生糾紛,都是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