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官員懈怠沒有及時堅壁清野,使得金軍籌措到了糧草以及抓捕了百姓當壯丁的,以抗旨處斬。”
趙桓清楚的了解,在宋朝和金朝的交戰初期幾年內,宋朝的軍隊與金軍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正麵決戰,尤其是平原地區的野戰,那基本上沒有大的勝績。
所以這段時期憑借城池進行防禦戰,以各個城池為依托,憑借城池進行防禦是不得已的正確選擇。
曆史上,南宋初期就是這樣乾的,那也是經過了好幾年的血的代價,才逐漸摸索到了這套抵禦如狼似虎的金軍的行之有效的辦法的。
堅壁清野,以城池為依托打防禦戰,揚長避短,這是宋金戰爭初期宋軍主要戰法。
因為大規模野戰宋軍不是金軍的對手,但是城池防禦戰卻是宋軍的強項,有豐富的防禦經驗。
城防戰,一來可以借助高大城牆的防禦天然優勢拉平雙方軍力的差距,二來可以避開金軍強大的騎兵野戰無敵的優勢,揚長避短。
在遼闊華北平原上,各城池之間相距並不遠,互為依托和策應,形成一個個大小的堡壘,即便金軍繞過這些城池長驅直入,由於堅壁清野,他們也撈不到什麼好處。
反倒是因為孤軍深入,後方的城池出兵襲擾金軍糧道,使他們無以為續,隻能撤軍。這是行之有效的戰法。
可惜因為南宋趙構的苟且偷安,這種戰法後來被放棄了。因為趙構隻想保住他的半壁江山,不願意出兵北伐,增援北邊固守的城池。
北方固守城池因為得不到南宋的增援,最終一個個被金軍攻破。
趙桓身為圖書管理員,又是曆史係畢業的科班出身,在當圖書管理員期間的十多年裡,讀了大量的宋朝原始文獻,對於宋朝與金朝的戰鬥相關史事了如指掌。
曆史上南宋需要多年血戰才換來的成功經驗,他上來就迅速推廣,他要用這一套城池防禦戰作為對抗金軍鐵騎的重拳,就像一把把鋼刀插在金軍占領區的腹地。
即便金軍鐵騎席卷了整個遼闊的華東、華北,甚至太行山的山西乃至陝西,他們隻要無法攻克這些城市,這些城市就會發揮出他強大的敵後根據地的作用。
使得金軍就像吞下一塊大骨頭,卡在喉嚨裡吞不下去吐不出來,活活憋死。
梅執禮不懂軍事,所以沒有什麼感,隻是低頭快速做著記錄。
而一旁的薛弼則不停連連點頭。
他很興奮。因為他飽讀兵書,深諳兵法,當然一下就明白了皇帝的戰略意圖,看到了戰勝金軍的一條光明大道。
皇帝趙桓對梅執禮接著說道:
“這道聖旨要分成若乾份,給黃河南北所有州縣的守城官每人一份,要說清楚厲害,丟了城,他們就丟腦袋,守住城才能保住他們的腦袋,保住他們的前程和他們家人的生命。
另外,聖旨再補充一個內容。
讓黃河以北所有州縣和黃河以南五百裡內的所有州縣,除了青壯年留守州縣參與防禦之外,其餘老弱婦孺,全部有秩序地遷徙到長江以南的地方,讓長江以南各州縣做好對接安置事宜。
另外,北邊搬遷的人家有土地者,如果願意將他們的土地出售給朝廷的,由當地州縣出具憑證,到大元帥府領取鹽鈔或者其他免稅的憑證,跟土地等值,將來到了南方,可以憑借這些鹽鈔去領鹽出售或者憑朝廷票據做生意免除一定時間內的稅。
朝廷置換得到的這些土地,全部用於軍隊墾田,由當地駐軍進行耕作,將來戰勝了金國,天下太平之後,再將這些土地授予那些立下戰功的將士。”